膀胱肿瘤发生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6%,发病年龄50~70岁。属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女=3:1,95%以上的膀胱肿瘤来源于尿路上皮细胞,90%以上的膀胱肿瘤是移行细胞型。
膀胱壁分层a:膀胱粘膜上皮b:粘膜固有层c:肌层d:浆膜层
全球每年约有26万个新的膀胱肿瘤病例发生,其中9.9万人死亡。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吸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胺)、慢性尿路感染等可能容易罹患膀胱肿瘤,大部份膀胱肿瘤为低级别的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预后相对较好,高级别侵袭性膀胱肿瘤比较少见,预后也较差。
◆◆概述◆◆◆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多见于长期慢性尿路感染和异物刺激的膀胱肿瘤患者;
◆来源于间质细胞的肿瘤约占所有膀胱肿瘤的5%,其中最常见的为横纹肌肉瘤;
◆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儿童,膀胱平滑肌肉瘤多见于成人;
◆CT或MRI在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中具有一定意义。
◆◆膀胱肿瘤—病理◆◆生长方式
◆常为单发,可为多发,具有多中心特点;
◆以两侧壁及后壁较多见;
◆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性癌。
◆◆膀胱肿瘤—分级◆◆◆◆膀胱肿瘤-分期◆◆◆◆膀胱肿瘤—病理◆◆肿瘤扩散
◆局部浸润:前列腺、直肠、子宫和输尿管;
◆淋巴转移: 盆腔淋巴结常见;
◆晚期转移: 肝、肺、骨;
◆多中心发病:有时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和尿道肿瘤。
◆◆膀胱肿瘤—临床表现◆◆◆大多数膀胱肿瘤患者没有明显的体征;
◆部分晚期患者可以通过双合诊于下腹部触及膀胱肿物;
◆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可能有双下肢的淋巴性水肿。
局部表现
◆肉眼血尿:第一症状70%~98%无痛性间歇性全程;
◆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尿路梗阻症状:排尿困难、尿潴留;
◆晚期症状:输尿管梗阻、局部疼痛、贫血、浮肿。
◆◆诊断◆◆◆病史: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时应重点考虑;
◆临床诊断依靠膀胱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作为血尿病人的初步筛选;
◆确诊依靠膀胱镜活检组织或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尿初步筛选:尿常规和尿脱落细胞检查;
◆肿瘤标记物: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质蛋白(NMP22)、流式细胞术(FCM)。
KUB+IVP
不易发现膀胱内小肿瘤,但可了解上尿路系统有无肿瘤及肿瘤对肾功能的影响。尿路移行细胞肿瘤有多发性特点,任何膀胱肿瘤患者都应考虑到同时有上尿路肿瘤的可能,所以应常规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
KUB+IVP:膀胱下部偏左侧有不规则充盈缺损,双肾及输尿管未见肿瘤累及
CT
常用作膀胱肿瘤的分期
◆有助于判断膀胱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表浅的小肿瘤CT不易发现,有蒂的肿瘤有时可见清晰的血管蒂;
◆CT对憩室内癌和膀胱壁内癌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CT增强时有助于膀胱内肿瘤和血块的鉴别。
病例1:男,60岁
手术所见:膀胱左侧壁、左后壁可见多发多菜花样肿块,最大者位于左侧输尿管外上方2cm处,大小约2.5cm,广基,肿瘤表面有坏死,其余膀胱粘膜光滑。
病理: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伴钙化
病例2:男,67岁
手术所见:膀胱左后壁可见成片乳头样肿物,范围约4x3cm,基底较宽。
病理: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MRI
◆无创、无放射线;
◆能进行矢状、冠状断面成像;
◆尿为高信号,而膀胱壁相对低信号;
◆MRI对膀胱癌诊断的准确率为64~95%,高于CT的准确率40~81%;
◆与CT相比其优点是可了解肌肉浸润的深度。
病例3:男,83岁
手术所见:膀胱左侧壁可见新生肿物,约5X6cm大小,肿物表面被大量黄色坏死组织覆盖,考虑可能为血块机化。坏死组织以下为菜花样肿物,范围较大,呈宽基底,其余膀胱各壁粘膜光滑,未见新生肿物。
病理:低级别尿路上皮癌
病例4:男,80岁,膀胱癌术后复发
病例5:男,58岁,血尿半年
病理:移行细胞癌
CT平扫CT强化
病例6:男,69岁,膀胱癌
T1WIT2WI
膀胱癌侵及右侧精囊腺
前列腺癌侵及膀胱及其周围组织
膀胱内血块:老年男性,血尿,B超示膀胱占位
膀胱肿瘤—鉴别诊断
其它
◆非特异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肾结核
病例7:女,67岁,糖尿病多年,B超膀胱占位
CT: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内缘光滑;局限性膀胱炎(膀胱壁正常厚约1-3mm,>5mm视为异常)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即可。
编辑:于丽水
FINDME:《围术期医学论坛》服务于外科、麻醉、护理等医护人员,提供围术期整体解决方案,指导临床诊疗活动。征稿
我们的精彩等你书写想不想用知识和阅历征服别人?欢迎将你的经验、知识投递过来,我们帮你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同仁看到你的才华。投稿邮箱:yulishui
kangxunmed.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