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医院看病就有了一套程序:
验血+拍片+挂水
感冒,发烧,拉肚子,挂水!
病人总觉得吃药好起来太慢,挂水!
明明没病,想“补补身体”,还是挂水!
但是,
医院将会对这样的患者说:NO!
因为门诊输液将要逐步被取消了!
从年1月1日起,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为规范全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就医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市卫生计生委于年11月21日发布《桂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市卫字〔〕21号)要求从年1月1日起,全市二、医院除儿科门诊和急诊科外,全面停止门诊静脉输液。
我院将按照文件精神,自年1月1日起,除急诊和儿内科门诊外,全面停止门诊输液服务。
为什么停止门诊输液?
业内人士都知道,取消门诊输液,主要是为了遏制滥用抗生素现象,同时逐步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首诊,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实施。
大部分患者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到年,每年全球将因为滥用抗生素而造成千万人死亡!
停止门诊成人输液≠停止为患者输液
病情变化快的儿童和其他病情较重的、特殊的成人患者可以从普通门诊转到急诊科或住院部留观输液。
医院不禁止输液
“可能是考虑到患儿的特殊,才保留了医院可以门诊输液。”医院一位专家说,儿童的体质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转为肺炎,需要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儿童不像成人会比较“安静”的吞服口服药,一些小孩服用药物会因为剂型的原因不便服用,还有的儿童刚吃进去就吐出来,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在儿科门诊保留输液,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需要补充钾镁激化液的除外)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三、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四、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无明显呕吐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无合并肺部感染者。
输液为何如此泛滥?
1.输液好的快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光是年青人,还有许多老年人都会追求快,来自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让人们在疾病上耗不起。
2.大病小病都输液
似乎现在对人们来说输液几乎就是一个“万能的方法”,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小问题,人们第一个就想到输液。
过度输液有那些危害?
1.降低人体免疫力,干扰人体正常防御功能;
2.加重肝肾负担,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
3.存在较大风险,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4.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增加细菌耐药性;
最重要的一个危害就是:
输液可能会造成人体不良反应,
如发热、红疹等过敏反应,
严重可导致休克及死亡!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