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
医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
医院的输液室,
更是常常人满为患。
网络配图
最近,随着气温骤降,
感冒的人数急剧上升。
感冒咳嗽去找医生看,
医院,
还是路边小诊所,
很多医生就直接说:
输液吧!
网络配图
不管是在患者印象里还是医生处方中,
输液真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几年前,曾有权威数据显示,
我国一年医疗输液亿瓶,
相当于13亿人每人每年输液8瓶。
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平均水平。
然而,在这种“输液成风”的大环境下,
武汉有一位老专家,
却将“不给门诊患者开输液处方”
当作红线坚守了22年……
而且,在不让患者输液的情况下,
他总是用很少的钱将患者的病治好了。
这位专家,就是
医院呼吸内科陶晓南教授
在很多武汉人眼中,
他是“大咖专家”,
是药到病除的“神医”。
陶教授真的能做到门诊处方“零输液”吗?
医院门诊办,
记者调取了他近3年来的
数千张门诊处方存档,
按月逐条查询,结果令人震惊!
三年仅开一张门诊输液单还是“不得已为之”自年以来,他仅仅于今年3月8日开出过一张门诊输液处方。虽然时间过去了大半年,陶晓南教授还记得这张打破“零记录”的处方单,笑称当时是“破例为之”。
陶晓南回忆,3月8日下午,一位患者提出要开4天门诊输液。根据其症状和检查结果,他判断该患者患有支气管炎,肺部合并轻微感染。他倾向于选择口服抗生素治疗,但该患者前一天已通过别的医生开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只因当时没有拿到足够的药,这才找他补开一张处方。考虑到这位患者已经开始输液治疗,在不违反治疗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陶晓南教授开出了近3年来唯一一张门诊输液处方。
他不仅自己几乎不开门诊输液处方,还这样去教导他的学生。
劝退输液患者成家常便饭女白领要求门诊输液被拒从年开始坐专家门诊以来,他劝退了很多主动要求输液的患者,治疗效果却有口皆碑。
11月15日,记者曾陪同陶晓南教授坐诊。他当天接诊27位患者,仅对3人开出口服抗生素,没有一例门诊输液。
几天前,29岁的白领孙宁来到医院呼吸内科,找陶晓南教授复查。与首次就诊相比,她的咳嗽症状明显缓解。陶晓南教授叮嘱她平时多观察,注意不要受凉,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
“我之前咳了3个月,药吃了不少,但一直好不了。”孙宁告诉记者,患咳嗽前,她因受凉感冒,拖了半个月才治疗,感冒症状很快好转,但咳嗽一直断不了根,尤其是晚上咳得整夜睡不着。医院就诊,有的医生说是哮喘,有的医生说是上呼吸道感染,吃药、输液都试过,病情就是不见好转。
陶晓南教授查看孙宁的X光片、血检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判断她是典型的感冒后咳嗽,并开出处方——多休息、多喝水、按时服用止咳药,总费用仅30多元。
“咳了这么久,不打针能好吗?”孙宁不放心,提出打几瓶吊针,以求“好得快点”。陶晓南教授回答:“感冒后咳嗽很常见,打再多消炎针都没用。”
他的门诊次均药费仅40元即使是轻微肺炎也主要靠口服抗生素控制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10月,陶晓南教授的门诊次均费用为元,次均药费约40元,人均药费占比仅21%。
“不滥开输液治疗的一个显著好处,就是直接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合理诊疗应是医生最基本的底线。”陶晓南教授说,医生应该具备过硬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应有责任之心,不能让患者身心脆弱时还得承受无谓的“药物轰炸”。
为了对患者尽责,保证坐诊质量,陶教授每天限挂号27个,而且坐诊时间比规定时间提前半个小时,目的是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交流治疗方案等。正因如此,他在患者中威信很高,各地患者慕名而来,他的专家号一号难求。
陶教授经常对年轻医生们说:“你们的手一抖,患者大几千块钱就没了。医生不光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这样的医学才有温度和未来。”
级医学生于凤娇感慨道,她跟着陶晓南教授坐门诊一年多,从未见他开过静脉注射门诊处方。即使是轻微肺炎,也主要靠口服抗生素控制;确有输液指征的,他一定会建议患者住院滴注,外地患者则建议回到当地住院治疗。
输液病好得快是错的!
“以为输液病就好得快,是治疗误区。”陶教授向记者解释,人体血液内的抗生素浓度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有足够威力与细菌对抗。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使用较多的头孢、青霉素类抗生素,都属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在人体内代谢很快,需要每天滴注2至4次,才能维持血液内的药物浓度,而门诊输液一天一针,药物浓度较难维持。“打个比方,抗生素进入体内准备和细菌作战,但后备军跟不上,连续反复几次后,不但没有消灭细菌,反而培育出更难对付的耐药菌。这也是很多人反复输液,但病情难以好转的原因。”
当心,输液有危害!
专家认为,输液是各种给药方式中危害最大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等于一次小手术。
据了解,输液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最主要的因素,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39万人。
“输液被严重滥用,医患双方都有一定责任。”陶晓南教授直言不讳地说,一方面,很多患者误以为打针比吃药治疗效果好,却不了解滥用输液的风险,常常主动要求输液;另一方面,出于利益驱动,医院和医生选择迎合患者要求,甚至主动热衷开输液处方。
53种不需输液疾病清单
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解读1:细菌引发炎症,抗生素才有用
专家表示,出现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类: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因素,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免疫过度的因素。
带“炎”的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那些,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比如咽炎,有时是讲话过多、麻辣烫饮食等引起的,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解读2:外科是抗生素的重灾区
据报道称,外科科室成为抗生素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了97%。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专家樊志敏介绍,对于体表一些小肿块的切除,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体表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及体表感染(如无发热,血象正常),术后是可以不用输液的。
当然,从外科手术的角度,也要辩证地看待输液,“比如一些人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弱,可能仍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解读3: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治疗上的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另外,即便是需要用药,口服和打针就够了。
在一些小诊所和不规范的医疗机构,阴道炎等妇科炎症,滥用抗生素比较普遍。女性阴道内部环境同时寄存着多种菌群,菌群之间相互抑制,从而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摄入过量抗生素,就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如,当乳酸杆菌活性被抑制,外来致病菌就会大肆繁殖,反而会导致阴道炎症的产生。
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