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膀胱炎费用
急性膀胱炎医院
急性膀胱炎手术
急性膀胱炎饮食
急性膀胱炎症状
急性膀胱炎治疗

当代人杂志middot对话录触动

上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pf.39.net/bdfyy/bdfyw/190828/7422870.html

触动之后,才是风格

——虽然小说创作的源起与意图

辛泊平虽然

创作:始于涂鸦,终于律己

辛泊平:虽然你好!很高兴以这样一种方式聊一聊小说创作,有主题却又没那么教条,有方向却又不必唯一,而是随意的,开放的,自在的。你写小说,我写诗,也写点随笔和评论,但肯定不是纯粹的理论家。所以,我们都可以放松一点。

虽然:泊平兄好,你我都是无极人,你生于县城之东,我长于县城之北,都是无极这块土地上长出来的庄稼。兄的诗和随笔、评论我曾拜读,很对脾性,能与兄谈论小说我很高兴。

辛泊平:我们就从你的名字开始。我一直很好奇,你的笔名叫“虽然”。这个关联词不是命名式的,而是带着一种转折意味,而且,它有一个肯定的前提,那就是一种状态已经确立,你必须承认,但又心有不甘,于是,才有了这个“虽然”,一种尝试性的解释。然而它却开启了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状态。请你先谈谈这个笔名的机缘与由来吧。

虽然:关于这个笔名许多人问过我,我一直在解释,这里就做个总说。我是年才开始署名“虽然”发表作品,原来发表的作品署本名。年,我的中篇《好大一棵树》拟在《芙蓉》杂志上发,但与另一位同名、比我出道早的作家相撞了,他也在这期发。当时我的责编李健老师,建议我改个名字发表。我拟了好几个名字,都不满意,忽然想到“虽然”这个词,觉得可以重新解释一番便用了它。虽,“虫”字上头一个“口”;然,是“这样”的意思,合一起就是“小虫要这样说话了”。人本来就是虫,五虫里的倮虫。大虫子们要鸣叫,小虫子也要鸣叫,这是我当时的想法。前些天我想换个笔名,换个像人名的笔名,拟了几个和现在的笔名一比较,才发现这个名字已长成我的皮肤,撕不下去了。我希望我的写作也如这个笔名的关联意义那样,充满不可预期的另一种状态,拓展出无限可能。

辛泊平:在你的创作简历中,我发现了一个对于大多数作家而言似乎是不同寻常的情况——你是大学中文系毕业,但你的创作并不像其他作家一样,在中文系读书时或者更早的时候便开始了,而是在工作多年之后才开始。这一点与小说家毕淑敏有点相似。为什么会这样?换言之,是什么机缘让你在工作多年后,有了用文字、用故事表达自我的愿望?

虽然:我大学读的是幼教专业,中文是参加工作后自修的。其实我从小就立志当作家,目标很明确。上高中念文科,高考结束,填报的所有志愿也都是中文系,但录取时被调剂到了教育系幼教专业。要说动笔,其实我高中时就开始了。写诗,写散文,也写过小说。整个高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放在了看书和写日记上。大学时没怎么动笔,忙着钻图书馆看书,两年时间看了本名著,另外还有大量的现刊过刊。也依然写日记,但毕业时觉得毫无价值烧掉了。当然,那个阶段现在看来算不上是真正的创作,不过是随机涂抹而已。

年后,随着接触电脑多了,发现能通过网络这个渠道“贴”作品,我才有了继续创作的意识。当时“榕树下”网站“二泉映月”社团是我活动的主阵地,我在里面贴了不少小说。后面又去“左岸论坛”,贴上去的作品被编辑看中,才开始了创作的发表之路。现在想来,还是身边没有同道,没有氛围,纯粹单打独斗,默默练习。如果有三五好友切磋,或许进入状态会更早些。但这就是机缘吧,万事皆有定时,时候到了,自然就写起来了。

辛泊平:我们都在中学工作。当下中学尤其是高中,有一种普遍的焦虑。这种焦虑不仅仅是个人化的,还有社会化的,它夹杂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挟裹着功利与良知的矛盾。你的《招生季》就写出了这种焦虑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虽然只是粗线条的勾勒,但已有批判的锋芒。能否说说特殊的工作环境对你的创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作为最容易被社会误读的高中教育从业者,你如何看待这种社会的“疯狂”?

虽然:我很喜欢学校这个单纯的环境,它能让我安心看书和写作,离开这个环境我可能真适应不了。当然学校也绝非一片净土,我们得招生、和家长接触、与外界沟通,有时确实忙碌,但更多的是常规教学。我没有觉得被社会误解过,也不相信某些媒体的推波助澜,干这一行和干别的大致差不多,我们要做的就是遵从职业道德,完成工作任务。真想把事情干好对谁来说都不容易,我不觉得高中教学多么苦,倒是从中受益良多。拿作息时间来说,踩着高中生的节拍看书写东西,非常规律。社会上常说高考如何如何,但如果没有高考,目前还真没有选拔人才更公正公平的办法。我觉得所谓教育问题不是学生和老师的问题,而是对教育规律外行的人瞎指挥,以及太多的家长过分焦虑。疯狂总会过去,不会一直延续下去,物极必反嘛。我要书写的是这个行业的人在这个行业中如何生存,竞争也好,疯狂也罢,最终都将尘埃落定。

辛泊平:或许,焦点涉及的问题过于复杂,它有社会资源问题,有教育生态问题,有人生规划问题,还有社会心理问题,我们身处其中,只能接受,只能消化。但有一点,我们的文字,会传递出我们内心的反思和温度。我特别期待你能写出一部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心灵突围的作品,像当年刘心武的《班主任》,谌容的《人到中年》那样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作品,为我们所处时代的普遍焦虑留下文字的记录。

虽然:我也确实在积累这方面的素材。期待一个与众不同的教育题材来到笔下。

为意图找寻最佳叙事角度

辛泊平:在我的印象中,你的作品既有《招生季》那样直面现实的勇气,也有描写心灵困境的《弹弓》,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yan.com/jxpgyyy/8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