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专家/中医院下尿路疾病专科副主任黄海副教授
问答Q1你好!本人姓刘,男,59岁。尿频尿急,晚上睡觉起床2至3次,晚上十二点钟睡觉,基本上三点钟起床一次小便。白天也基本上一个小时小便一次。请问黄海医师,这是什么原因?是前列腺增生吗?还是什么病?吃什么药能治好?
A1:前列腺增生(BPH)会导致后尿道受压,排尿时膀胱出口梗阻,容易引起下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及夜尿增多等;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等待、排尿困难及间断排尿等;排尿后症状为尿不尽、尿后滴沥等。
50岁以上男性出现下尿路症状首先考虑前列腺增生可能,具体需要临床医生进一步评估;治疗主要包括三步曲,由观察等待,到药物治疗,再到外科手术治疗。从你的描述来看,症状已经明显影响了生活,医院检查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以及植物制剂;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疾病出现进展,如出现反复急性尿潴留、反复血尿、合并膀胱结石以及出现肾积水,需要积极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Q2、我妻子32岁,剖腹产后现在每次打喷嚏时会有尿失禁现象,(产后四个月),第一胎。每次打喷嚏都会有这个情况,多数情况下只有一点尿,但偶尔尿多。该怎么办?
A2:根据你妻子每次打喷嚏后出现漏尿现象,基本可确定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SUI),下一步需要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压力试验、尿垫试验等专科检查进行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因为是产后四个月,此病早期原因可能是由于妊娠和剖腹产,产妇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下降,导致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导致尿失禁,建议她先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训练、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等,这些方法简便易行,或可获得满意疗效;也可应用增加尿道闭合压的药物治疗。如果以上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建议到时再考虑手术治疗,首选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疗效在90%以上。
Q3、我妈妈78岁,有高血压十多年了,她每天晚上都要起来两三次,然后还要喝点水,要不会口干,因为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到医院检查,十年前发现血糖偏高吃一颗降糖药后,基本正常了,为什么还会夜尿多呢?
A3:患者夜尿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你妈妈有糖尿病10余年,虽然血糖控制尚可,但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时,往往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可达25%-85%;另外,患者是否伴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慢性炎症、高龄、女性绝经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危险因素。此外,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子宫脱垂、阴道膨出等疾病都可导致夜尿增多等下尿路症状。医院进行更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病史询问、泌尿系及妇科的体格检查,尿常规、血糖、泌尿系B超等确诊病因后再进一步治疗。
Q4、本人52岁,有两个孩子,这几年每次大笑或是咳嗽就会喷尿,有时弯腰或快步走也会有尿流出来,但以前不会。所以我一感冒咳嗽就要带上卫生巾,平时还要带条内裤放包里去上班,以防万一,请问专家我是不是膀胱过度活动症?要做什么检查才知道?
A4:根据症状描述考虑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SUI)。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而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明确的病例改变。建议你到泌尿外科专科就诊,由医生询问你的病史、尿失禁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肛门括约肌张力、棉签实验了解尿道活动度、压力诱发实验、膀胱颈抬举试验、1小时尿垫试验,必要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以及静脉泌尿系造影等,通过以上检查可以确定你的诊断和程度评估,从而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Q5、我45岁,曾经有过尿频尿急的情况,去医院医生说泌尿感染,吃一个星期的消炎药和多喝水就会好。只是近来时不时会尿失禁,甚至有几次夫妻生活时都有尿流出来了,特别让人难为情,我是不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如果是,要吃什么药来治疗?
A5:你近来发生尿失禁,是否还存在尿频、尿急的症状?还是只是曾经有过,而现在没有?如果你发生尿失禁时是因为尿急憋不住而漏尿,则考虑为急迫性尿失禁,如果没有尿路感染等因素,诊断OAB可能大,可以服用M受体拮抗剂,这些药可以抑制膀胱储尿期逼尿肌收缩,从而缓解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症状,还可选择镇静和抗焦虑药物治疗;如果尿失禁不伴有尿急、尿频,而是在大笑、喷嚏、起立等活动或夫妻生活等腹压增加时出现的不自主漏尿,应考虑为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主要通过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治疗以及必要时行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映平通讯员王海芳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陈映平)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