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常伴尿道炎,统称为下尿路感染。许多泌尿系疾病可引起膀胱炎,而泌尿系统外的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生殖系统炎症也可使膀胱受到感染。
正常膀胱不易被侵犯,因膀胱表面有黏液素可黏附细菌,便于白细胞吞噬。细菌很少能通过血液侵入膀胱,同时尿道内、外括约肌也能阻挡细菌从尿道上升至膀胱。尿液不断从输尿管进入膀胱,这种冲洗、稀释使膀胱内不容易受到感染。若尿液PH小于6,尿素含量高,尿液渗透压偏高,也可抑制细菌繁殖。
临床表现:根据起病的情况可分为急性、慢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可突然发生,排尿时有灼烧感,并伴有尿频、尿急。膀胱区有轻压痛。单纯急性膀胱炎无全身症状,不发热。女性患者急性膀胱炎发生在新婚后,称“蜜月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病程短,如果及时治疗,症状多在一周左右消失。慢性膀胱炎有轻度的膀胱刺激症状,但经常反复发作。
检查:实验室检查中段尿检查可见脓细胞、红细胞。尿涂片行格兰染色检查,初步明确细菌性质,同时行尿细菌培养,血液中白细胞升高。
膀胱镜检查:急性膀胱炎忌行膀胱镜检查,非急性期可行膀胱镜检查除外膀胱颈梗阻或尿道狭窄情况。
鉴别诊断:1.急性肾盂肾炎除有膀胱刺激症以外,还有寒战、高热、肾区叩击痛;
2.结核性膀胱炎发展缓慢,但进行性加重,尿液中可找到抗酸杆菌,尿路造影显示有结核病变;
3间质性膀胱炎尿液清晰,极少脓细胞,无细菌,膀胱充盈时有剧痛,膀胱区可触及饱满有压痛的膀胱;
4嗜酸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与一般膀胱炎类似,尿液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并大量浸润粘膜;
5腺性膀胱炎诊断主要依据膀胱镜及活检。
治疗:急性膀胱炎患者需要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可改善会阴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缓解膀胱痉挛。根据致病菌可选者合适的抗菌药物。经过治疗后病情可迅速缓解,尿中脓细胞消失,细菌培养转阴。若症状不消失或脓细胞持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细菌耐药或有感染诱因,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感染控制后做全面的泌尿系检查,主要是解除梗阻,控制原发病灶,使尿路顺畅。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