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亿瓶,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门诊输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还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导致无药可用。
实际上,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专家指出,如果患者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
为了遏制过度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安徽省卫计委曾公布的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你一定要知道!
53种疾病禁止打针输液
?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从中医角度来解析,炎症只是一个结果,从中医诠释来说就是火、热,是人体内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失衡的结果。只要调节好平衡,即调节好阴阳、寒热、虚实等平衡,炎症自然就消失了。
?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外科是抗生素的重灾区:据医生介绍,对于体表一些小肿块的切除,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体表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及体表感染(如无发热,血象正常),术后是可以不用输液的。
?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抗生素能破坏“微生态”:“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等一些妇科炎症治疗上的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另外,即便是需要用药,口服和打针就够了。
?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抗生素有时会帮倒忙:在我国,儿科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据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
未来医疗提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日前,国家大力提倡扶持新型中医适宜技术绿色疗法,透皮贴敷疗法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精髓,其安全、无副作用、绿色、不含抗生素、经济、适应症广、操作简便的特性必定符合广大国民的医疗需求,在弘扬中医、限抗令的大趋势之下,佛瑞透皮贴敷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所以,在弘扬中医、善行中国、绿色贴敷这条道路上,佛瑞集团必定也一定会坚定的走下去。
尽管国家多次强调常见疾病禁止打针输液,遏制过度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的发生,但因输液而引起的医闹纠纷依旧层出不穷
据《新华网海南频道》7月12日消息,昌江县海尾镇海渔居委会的两岁男孩小文(化名),因咳嗽、发热等症状,于11日上午9时许,在昌江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接诊医生以支气管炎诊断,为患儿开具了头孢他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不料,两分钟后患儿出现烦躁不安、紫绀等症状,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给患儿注射肾上腺素、胸外按压并吸氧,但最终悲剧还是发生了。
由此而引发的医闹,于12日凌晨,方才控制现场挑头闹事群众8人,并将男童医院太平间。至此,才算告一段落。
针对这场医疗事故,我们基层诊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01
基层不要铤而走险务必谨慎输液
禁止基医院门诊输液已经喊了一段时间,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响应。但是,在许多地方,输液治疗的违法行为依然禁而不止,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各地的村卫生室,在经济等其他因素的驱使下,情愿铤而走险。医院取消门诊
输液治疗之后,大量患者会因为费用问题和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在接受输液治疗之时会将目光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
但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各方面能力有限,设备设施相对简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将会束手无策,甚至酿成恶果,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02
熟记输液常识不能因小失大
在这场医闹中,医院方面虽然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但是,我们的教训还是很深刻的。根据有关规定,在医疗事故中,如果医方违反诊疗常规,酿成后果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还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补偿,涉及犯罪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因此,作为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医疗常识,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熟记53种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疾病,尽量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注射不点滴”的国际治疗原则,不应该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要在输液治疗方面执迷不悟,因心存侥幸而酿成恶果。
03
加大输液危害宣传力度增进医患沟通
有研究证明,吊瓶中如果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如果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连续大量输注VC注射液,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
而且,任何质量好的注射液,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经常输液的患者,药液中超过人体最小毛细血管(4-7微米)的微粒就会在心、肝、肾、肺等脏器的毛细血管中沉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微血栓形成,出现静脉压升高、肺动脉压升高、肺纤维化甚至致癌,输液也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这些专业的知识,只有专业的人士才能够了解,患者是一概不知的,这就要求医生,必须配合多方渠道,加大对输液危害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从心底认识到输液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危害,从而远离输液,达到国家禁止门诊输液的初衷。
这也有助于基层医生,不再因为患者的再三要求或者无端责难而为难,使患者更加理解医生合理用药的初衷。
现如今国家大力倡导扶持中医项目,作为基层医生,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在拒绝抗生素、使用绿色健康疗法的时代背景下,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认识、接触、适用、认可中医适宜技术,齐心贴敷,健康大家。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