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膀胱炎费用
急性膀胱炎医院
急性膀胱炎手术
急性膀胱炎饮食
急性膀胱炎症状
急性膀胱炎治疗

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学术会议安

“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年5月22日-24日

会议地点:天津师范大学

一、会议简介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fNIRS)具有低成本、高生态效度优势,近年来在低龄儿童、人机工效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等诸多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脑科学研究不可获取的工具之一。“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学术会议”是由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朝喆教授发起并组织的全国性年度学术会议。该会议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共吸引全国近百家高校、医院的近千名学者参加,已成为国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fNIRS脑成像学术活动。

本届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会议将沿用学术报告与工作坊相结合的模式。学术报告模块(5月22日,周六)将邀请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基础与临床医学领域以及工程技术领域知名与一线学者报告最新fNIRS研究成果;工作坊模块(5月23-24日)由fNIRS领域一线研究者就fNIRS成像与定位原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以及fNIRS前沿技术等内容展开学术研讨。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主席:白学军、朱朝喆

组织委员会:赵春健、杨邵峰、侯鑫、曹正操

三、学术报告模块内容(年5月22日周六)

地点:天津师范大学

上午:基础认知神经科学专题报告列表(具体顺序以当日为准)

欢迎致辞与合影

1

联合运动下个体间运动预测的脑间基础

白学军

天津师范大学

2

运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基于fNIRS超扫描的研究

李琳

华东师范大学

3

认知触觉:基于触觉交互任务的认知状态评估与调控

王党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基于近红外实时神经反馈的肥胖患者减重研究

张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

NeurobiologicalMechanismsofGroupdecision-making:evidencefromhyper-scanning

马燚娜

北京师范大学

下午:医学应用相关专题报告列表(具体顺序以当日为准)

6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在麻醉学领域的研究应用

薛庆生

上海交通大医院麻醉科

7

自闭症谱系障碍从儿童到青春期的神经发育:基于fNIRS的研究

朱绘霖

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8

报告题目:基于静息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患者前额叶脑功能连接研究

廖利民、庞冬清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泌尿外科

9

基于fNIRS的脑机接口训练评估

许敏鹏

天津大学

10

脑深部调控的皮层效应

张陈诚

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中心

四、工作坊模块日程安排(年5月23-24日)

地点:天津师范大学

时间

工作坊内容

主讲人

年5月23日(周日)

8:30-8:40

内容介绍

朱朝喆

北京师范大学

8:40-9:40

fNIRS成像原理

汪待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讨论(10分钟)

9:50-10:40

fNIRS定位原理

朱朝喆、蒋依涵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0:50-11:50

fNIRS实验设计

卢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2:00-14:00

午餐

14:00-14:30

fNIRS实验准备与数据采集

孙沛沛、蒋依涵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4:40-16:40

fNIRS数据分析原理

朱朝喆、张宗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7:00-18:00

fNIRS论文写作与投稿

刘涛

浙江大学

年5月24日(周一)

8:30-9:30

1、光极板设计/选择与放置方法

2、全部通道测量位置的解剖定位方法

蒋依涵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9:40-10:40

NIRS-KIT(1):fNIRS数据准备与预处理方法

侯鑫、张宗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0:50-11:50

NIRS-KIT(2):fNIRS个体水平分析方法

侯鑫、张宗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2:00-14:00

午餐

14:00-15:00

NIRS-KIT(3):fNIRS群体水平分析方法

侯鑫、张宗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5:10-15:40

NIRS-KIT(4):fNIRS结果可视化方法

侯鑫、张宗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5:50-16:30

fNIRS静息态数据分析原理

朱朝喆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16:50-17:50

NIRS-KIT(5):fNIRS静息态数据分析方法

侯鑫、张宗

北京师范大学

讨论(10分钟)

相关专家介绍如下:

大会联合主席

白学军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部部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心理与行为研究》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才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朱朝喆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PI)、博士生导师。脑成像与神经调控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fNIRS脑成像与TMS神经调控相关理论研究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课题等。在ScienceAdvances,Brai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八十余篇,入选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SCI引用近次,H-index=43)。主要原创性学术贡献:建立了国际上首套经颅脑成像与神经调控技术通用的标准坐标系统;绘制了一种全新类型的脑图谱(经颅脑图谱);提出了非侵入神经调控靶向理论框架并建立脑网络靶向模型;开辟了静息态近红外成像脑连接组学新领域;揭示了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过程中脑网络拓扑属性的代偿机制。

学术报告专家

李琳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硕士,北京体育大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近些年曾先后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20来项课题;先后在SCI、SSCI和CSSCI等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为运动认知神经科学,运动影响抑郁、亲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

王党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美国斯坦福大学、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亚洲触觉会议(AsiaHaptics)主席(GeneralChair)。曾任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触觉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TransactionsonHaptics编委(AssociateEditor),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客座编委(GuestEditor)。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常委。研究领域机器触觉、认知触觉、脑机交互、医用机器人。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IEEETransactions论文30余篇,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1部。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oboticsandAutomation(IEEEICRA)最佳论文提名,触觉领域知名会议(EuroHaptics)最佳论文提名。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最佳论文奖。

张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特聘教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脑影像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骨干。长期从事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成瘾和肥胖中枢机制,以及基于近红外的实时神经反馈脑调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面上2项、青年1项),教育部外专引智项目1项,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78篇(一作/通讯作者46篇,SCI引用次);发表国际会议43篇,一部英文书籍章节,授权专利8项(转化1项),5项软件著作权;个人荣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NIH/NIDA)颁发的“FrontiersinAddictionResearch”奖。团队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一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体视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一项。

马燚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带头人(PI),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脑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社会与情绪神经药理(SocialAffectiveNeuroPharmacology)课题组组长。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认知神经科学方向。在美国常春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的心理学与脑科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利伯脑发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Neuroscience,MolecularPsychiatry,PNAS,Brain,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eLife,CerebralCortex,BritishJournalofPsychiatry,Neuropsychopharmac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担任国际社会与情绪神经科学组织的执行委员会学术委员,国际核心期刊BiologicalPsychology副主编,Emotion,SocialCognitiveandAffectiveNeuroscience,CurrentOpinioninBehavioralSciences编委。详见课题组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yan.com/jxpgyss/7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