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麻醉药,作为毒品滥用时俗称K粉。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K粉滥用由欧美流入亚洲,我国近年以K粉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滥用现象呈急剧增多趋势。国内外有关K粉导致各系统疾病的报道陆续出现,但对泌尿系统的损害系统报道较少。
作为资深泌尿外科大夫,有必要把这件事情科普一下。
氯胺酮多用于各种表浅、短小手术麻醉、不合作小儿的诊断性检查麻醉及全身复合麻醉。短期少量的医用氯胺酮麻醉并没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
K粉对泌尿系统损害原因尚不明确。
氯胺酮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膀胱过度活动及损害。
K粉相关性损害是一种以尿急、尿频、尿流变细、尿滴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尿路炎性损害,其机制可能是免疫反应造成的,或由于慢性毒性蓄积导致对尿路移行上皮及肾实质的直接损伤。
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与吸食K粉的时间、剂量呈现正相关。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程度严重。白天排尿间隔时间最短者约5min,平均间隔约15min,夜尿约10-20次,每次尿量25-ml,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个别患者合并严重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因明显的排尿疼痛而不敢排尿,甚至需采取蹲姿排尿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白细胞常为阴性,可出现不同程度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肝、肾功能损害;
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增高;
尿动力学检测,提示尿流率下降,膀胱过度敏感不稳定,膀胱有效容量减少。
B超检查不同程度双侧集合系统扩张和输尿管全程或上段扩张,可伴有肾乳头水肿或坏死。膀胱因无法充盈探测不清。
尿路造影(IVU)示双肾、肾盏积水扩张,输尿管较僵硬,膀胱呈小容量挛缩状态。
CT检查:
双肾积水并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壁增厚,膀胱挛缩。
肾乳头坏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增大。
膀胱镜检查:镜下呈现不同程度膀胱急性炎症状态,膀胱黏膜各壁充血、水肿,可见大片黏膜坏死区域。输尿管口水肿、扩张,可伴肉眼血尿。轻度的慢性期呈现膀胱三角区滤泡样改变。病理检查提示:肥大细胞侵润增多,慢性期常提示慢性炎症,也有类似腺性膀胱炎,香港有报道类似间质性膀胱炎,但是否与氯胺酮有关目前尚不能定论。
治疗:
1.戒断
2.试验性给予抗生素、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戊聚硫钠口服,透明质酸钠膀胱内灌注。
3.外科手术(膀胱扩大术、双侧肾穿刺造瘘术等)治疗方法。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现,大多数服食氯胺酮的青少年,都会出现膀胱萎缩现象。服用次数愈多,膀胱容量愈小,导致尿频、经常尿急、盆腔疼痛等症状。虽然戒毒可令膀胱容量逐渐恢复,但未能回复正常水平。
此项研究对象是66名曾吸毒的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8岁,多数人首次吸毒年龄为13岁至14岁,更有人由10岁起开始吸毒。研究人员根据服食氯胺酮次数,将参与者以每星期吸食3次、4次及5次以上分组,发现他们的膀胱平均容量分别为.2毫升、.6毫升及.5毫升;而正常膀胱容量约至毫升。
研究又以“盆腔疼痛、经常尿急和尿频患者症状量表”评估吸毒者受膀胱萎缩困扰的程度。结果显示,服食氯胺酮次数增多,会加剧膀胱萎缩;而受膀胱萎缩影响程度亦会递增。
研究还发现,戒毒可令吸毒者膀胱功能逐步恢复。接受戒毒服务约3个月后,吸毒者膀胱容量可恢复至平均毫升。而戒毒1年以上,膀胱容量可恢复至毫升,但受损膀胱始终未能完全康复。如果吸毒年期太长,即使戒毒,亦未必可改善受损膀胱的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有关研究仍在进行中,希望此项研究有助大众了解吸毒危害,加强青少年“抗毒”意识及戒毒动力。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