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中国医院泌尿外科
泌尿系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依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多见于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约20~30%的妇女一生中曾患过泌尿系感染,据国内普查3万多妇女结果,其发病率2.05%。男性发病较少,其中婴幼儿、老年人、肾移植患者、尿道结构或功能异常者容易患病。
图片来自网络:女性泌尿系统
泌尿系感染中医未有此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归属于中医的“淋证”“腰痛”范畴。
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泌尿系感染大多局部症状明显,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状。若合并上尿路感染可伴发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肾绞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体征:可有耻骨上膀胱区压痛,若伴发上尿路感染可出现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
常规:镜检可见白细胞每高倍视野(倍)大于5个;
血常规:伴发上尿路感染时,常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中段尿培养: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情况。
诊断标准
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尿液检查的异常结果,本病诊断不难。
临床分型
依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二者区别在于上尿路感染多伴随有全身症状和体征,而下尿路感染则以局部症状为主。
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等与下尿路感染症状相似,但其为少见的膀胱上皮增生性病变。超声检查可显示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增厚等非特异性征象,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资鉴别。
间质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尿频,与下尿路感染症状相似,但其为痛性膀胱疾病。膀胱充盈时有巨痛,耻骨上膀胱区有明显的疼痛与压痛,可触及饱满的膀胱。尿液清晰,尿常规检查多数正常,极少有脓细胞,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可资鉴别。
肾皮质脓肿和肾周围炎:有全身感染表现及肾区疼痛或肿胀,但无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无脓细胞。
辨证
湿热下注证
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或伴腰痛拒按;或见寒热口苦,恶心呕吐;或兼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气郁滞证
小便滞涩,淋沥不畅,余沥难尽,脐腹满闷,甚则胀痛难忍。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肾气不足证
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欲劳加重或诱发。尿液赤涩不甚,溺痛不著,淋沥不已,余沥难尽,不耐劳累。舌淡苔薄白,脉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