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又被叫做“不死的癌症”,很多人闻之色变!如果不注意调理,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会引发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等!
糖尿病人在吃的时候尤其注意,生怕吃了什么食物,血糖一下就升高了。那么,如何才能吃对食物,和药物一起帮助控制血糖呢?
1、下面这个控糖食物表,你一定要记住!
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学者,查阅了大量涉及饮食降糖的资料,经过近3年的时间,总结出这样一份控糖食物表!
直降血糖食物
玉米、薏米、绿豆、黄瓜、芹菜、海带、木瓜、黄鳝、鲤鱼、茯苓、黄精。
理想降糖食物
玉米、黑米、薏米、绿豆、燕麦、苦瓜、南瓜、黄瓜、芹菜、牛奶、花菜、海带、白菜、菠菜、山药、红薯、西葫芦、苹果、木瓜、菠萝、牛肉、兔肉、黄鳝、牡蛎、鲤鱼、鱿鱼、鳗鱼、豆腐、大蒜、西洋参、人参、莲子心、茯苓、黄芪、黄精、桔梗。
胰岛素样食物
苦瓜、南瓜、牛肉、牡蛎、大蒜、人参、西洋参、莲子心。
调整血糖食物
黑米、黑豆、荞麦、燕麦、菠菜、香菇、草莓、菠萝、鸽肉、鳗鱼、黄芪、桔梗。
防并发症食物
玉米、大豆、黄瓜、芹菜、花菜、番茄、芦笋、海带、白菜、木瓜、柚子、山楂、鸽肉、海参、鲤鱼、鱿鱼、三文鱼、鳕鱼、酸奶、麻油、黄精、枸杞子。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参考升糖指数来选择食物。
2、选食物,算升糖指数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
高升糖指数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容易升高血糖;
低升糖指数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血糖升高较低。
一般认为,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该食物为低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3、常见食物升糖指数
根据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出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一册第2版),常见食物的升糖指数如下:
1、糖类
食物名称
GI
葡萄糖
.0
绵白糖
83.8
蔗糖
65.0
果糖
23.0
乳糖
46.0
麦芽糖
.0
蜂蜜
73.0
胶质软糖
80.0
巧克力
49.0
2、谷类及其制品
食物名称
GI
大米粥
69.4
大米饭
83.2
即食大米(煮一分钟)
46.0
即食大米(煮六分钟)
87.0
黏米饭(含直链淀粉高,煮)
50.0
黏米饭(含直链淀粉低,煮)
88.0
糙米(煮)
87.0
糯米饭
87.0
大米糯米粥
65.3
黑米粥
42.3
米饼
82.0
稻麸
19.0
玉米(甜,煮)
55.0
玉米面粥
50.9
玉米粥
51.8
小米粥
61.5
小麦片
69.0
小麦饼干
70.0
梳打饼干
72.0
爆玉米花
55.0
酥皮糕点
59.0
馒头(富强粉)
88.1
烙饼
79.6
油条
74.9
面条(小麦粉)
81.6
面条(全麦粉,细)
37.0
面条(硬质小麦,细)
55.0
面条(小麦粉,硬、扁、粗)
46.0
面条(白、细、煮)
41.0
通心面(管状,粗)
45.0
荞麦面条
59.3
荞麦面馒头
66.7
荞麦方便面
53.2
燕麦麸
55.0
面包(全麦粉)
69.0
面包(黑麦粉)
65.0
面包(粗面粉)
64.0
面包(80%大麦粉)
66.0
面包(棍子面包)
90.0
汉堡包
61.0
3、薯类及淀粉制品
食物名称
GI
马铃薯(煮)
66.4
马铃薯(烤)
60.0
马铃薯(蒸)
65.0
马铃薯(用微波炉烤)
82.0
马铃薯(烧烤,无油脂)
85.0
马铃薯片(油炸)
60.3
马铃薯粉条
13.6
马铃薯泥
73.0
苕粉
34.5
藕粉
32.6
红甘薯(煮)
76.7
甘薯(山芋)
54.0
4、豆类及其制品
食物名称
GI
黄豆(浸泡,煮)
18.0
黄豆(罐头)
14.
扁豆(红,小)
26.0
扁豆(绿,小)
30.0
4、防升糖,选对做饭方式
一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会有不用的血糖反应,比如粗粮细做、高温慢炖等做饭方式都会使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升高。
做饭时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这个指数。
1、“粗”粮不要细作
如面包,小麦粉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约为70,但加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则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粉面包。
2、做饭时“偷点懒”
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碎。多嚼几下,让肠道多运动,对血糖控制有利。
3、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
小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为81.6,强化蛋白质的意面37,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为55。蔬菜馅或肉馅饺子也是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
4、急火煮,少加水
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
提醒:
1、糖尿病患者应当摄取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
比如,同样是荤腥,米饭加猪肉的血糖生成指数有73.3,而米饭加鱼只有37.0。依照这样的排列顺序,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用血糖生成指数来选择食物,更适合一些。
2、控制总能量很重要。
任何类型的脂肪食物不管血糖生成指数是多少,吃下去以后,都要记入一天的总热量中。■
夏正安:道破天机,糖尿病的古中医破解法
1、如果没有糖尿病,人体将会糖中毒
西医是根据验血报告来诊断糖尿病的,一看数值,告诉你血糖值太高了。血糖成了让人避之不及的东西。其实“血糖”原本是胃里的养分,在被小肠吸收之前,这些养分都可以被叫作血糖,由脾脏(包括西医说的胰腺),把这些养分进行运化,用来造血,不妨说,血糖就是人身体造血的原材料。
也就是说,血糖其实原本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七八十年代,那时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是泡杯糖水招待客人的。那时伙食差,营养不良的人很多,有人头晕面色白了,赶紧喝一杯白糖水或红糖水,一下就缓过神来。只是,当营养过剩,当血糖过多,超出了人体的运化能力,就离灾难一步之遥了。人体是聪明的,当体内淤积中多余的糖分,人体就用让肌体或内脏燥热的方式来消耗多余的糖分。而燥热又必然会伤津。伤津又必然会口渴,也就是消渴,便是所谓的糖尿病。于是,我们可以理解成,糖尿病其实是一种人体自我保护自我求救的一种方式。类似于外感病用高烧发热的形式去对抗排除表邪。
2、为什么三十年前少有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近些年的“流行病”,而这背后隐含的是糖尿病的治病机理。
我记得小时候,放学后在外玩,被家人喊回家吃饭之前,基本能猜出饭菜是什么。基本就是白豆腐、豆腐干、鸡蛋、随季的瓜蔬这几样轮流转,偶尔一顿肉。我是南方人,估计那时的北方家庭的伙食更有规律:白面为主,外加粗粮,冬天大概家家都是白菜土豆。而如今,你在靠近饭桌之前,恐怕很难猜出吃的是什么。反倒是鱼、肉、鸡,经常成为饭席上没有悬念的必备。
此外,从前我们开饭的时间几乎是每顿固定的。不像现在的都市生活,一不留神晚餐变成了夜宵,饥一餐饱一餐。有病人可能会说,我没有吃大鱼大肉啊,怎么也会有糖尿病。其实,不光是荤腥,任何糖分,如果超出了人体在某一个时刻的消化能力,即为过剩。
我们常有这样一种体验,曾经挺能喝酒,如果一段时间不喝,酒精的“消化”功能就会降低,也就是没从前能喝了。人体对于其他各类的食物的接纳也是一样。比如吃到久违的老家五谷食物,我们会放开肚子一顿猛吃。五谷是好东西,但我们可能很少想到,长时间没吃这类食物了,人体对它们是否还有当初的消化能力?所以,不规则的纳食,很容易引发人体运化功能的紊乱。当人体无力运化,再好的东西,再好的营养就形成了一种负担。
3、糖尿病人一定糖分过剩吗
按医院通常的诊断,认定了血液中的糖分偏高,就一定能得出人体糖分偏高的结论吗?在传统中医看来,糖尿病也分实证和虚证,对于虚证来说,血糖值偏高并不等同于人体营养过剩,就好比厥阴戴阳证,脸通红的,是真的气血足吗?很可能其实他(她)的脚是冰冷的,这是所谓的真寒假热。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如果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偏高的话,那么这些多余的糖分从何而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体的糖分总共只有那么多。不可能凭空冒出吧?当然由于饮食过度,不正常大量摄入糖分的情况,有,但不是全部。那有没有可能是原本应该存在于其他肌体组织的糖分,来到了血液中,被简单地认为是“多余”呢?那如是这种情况,再进行降糖治疗和饮食控制,是否合理?在中医看来,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降不降糖,节不节食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平衡问题。人体所有的问题,无非是失衡。
4、中医怎么对付糖尿病
糖尿病的特征有消渴、食多、尿多等等。轻症者一般不容易感觉异常,只有时轻微疲劳,或多尿烦渴。严重点则多消瘦,疲乏,口渴,夜间常欲饮水。重症有可能突陷于昏睡。在呕吐、头痛不安、胃痛等症状之后,进入昏睡状态。有的人昏睡过去就没再醒来。
医院通常的治疗方式是运用胰岛素降糖。胰岛素降糖的实质是什么,是把糖分沉淀在人体下部,因而不少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出现了下肢麻木,最后有人甚至需要截肢。按内经的说法是:糖尿病是枯伤耗损,肺热津枯,胃燥津伤、脾阴虚耗、肾阴耗损”。
在中医看来,糖尿病多因恣食肥甘,蕴为内热,或情志失调,五志化火,或肾虚精亏,均可导致消渴发生。所以说,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如果迁延日久,阴阳俱虚,会导致变证百出,如西医的病名:胃炎、胃扩张、肾炎、膀胱炎、荨麻疹、神经炎等等。
经方中医怎么对付糖尿病呢?刚才说到过,糖尿病其实是人体自我求救的功能,用燥热和消渴的方式来消耗多余的糖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只要顺应人体去办事就行了——如果是实证,就帮助人体消耗掉多余的糖分。最自然的办法是两个:一是减少糖分的继续增加,也就是控制饮食;二是增加运动量,消耗多余的养分。如果是虚证,我们就设法进行调节,进行平衡,甚至还要补虚。
5、糖尿病的中药治疗
糖尿病在初期,实证比较多。我们常用到像白虎加人参汤这类治阳明实证的方剂。稍久一点,病人大都主诉容易疲劳,所以病期较长的糖尿病,一般可按虚证来处理。中药虽然没有专门降糖的药物,但我们常用来组方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大都具有补性、润性、升性的特点。这与糖尿病的燥性特征是对应的。所以,比如地黄、人参、山药、知母、麦冬、葛根等等这些补性、润性的药物,如果“随证治之”,对糖尿病都有一定疗效。医院诊治糖尿病,检查似乎并没有验水这一项。而对于糖尿病来说,水因素,不可忽略。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口渴症状。为什么会口渴?体内津液匮乏啊。
所以像我们一些治糖尿病的常用方剂,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等,目的都是一致的:补充津液。对于属于热证、燥证即表现为大渴引饮的糖尿病,白虎汤加人参是首选。不过,毕竟石膏湿寒泻性药,不宜长期使用此方。我们常在使用一段时间白虎加人参汤后,根据具体症状换方麦门冬汤、或炙甘草汤,或者八味肾气丸。八味肾气丸,此方为有名的消渴古方,对于下肢无力、腰痛、夜间口渴、精力减退以及畏冷等症状较适用。需要注意的是,八味丸非现今药店里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此金匮肾气丸为济生方,加有车前子、牛膝等下行通利之味,适用证已有所改变。麦门冬汤,用于虚热型糖尿病,或者在白虎加人参汤后血糖值得到一定程度下降,口渴有所减轻时,有时会有良效。对于营养过剩型的糖尿病病人,平常体质佳良,周身有力,无疲倦感,减轻体重通常会有助于对糖尿病症状的改善。有时会有用到大柴胡汤等泻下剂的机会。
6、糖尿病的针灸疗法
治疗糖尿病常用到的穴位有胰俞、肺俞、脾俞、三阴交、中脘等。胰俞又名消渴穴,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经验穴。肺俞、脾俞、肾俞三穴有调节上中下三焦的机能。三阴交为三条足阴经的交会穴,针刺可补阴液,调理肝、脾、肾三脏。中脘,是六腑的会穴。根据具体症状,有时还可能用到太溪、鱼际、命门、内庭等。内庭、鱼际,用泻法分别可清胃肺燥热,补太溪滋阴补肾,补命门温壮肾阳。留针15分钟。艾灸可取关元、足三里、膏肓、脾俞、肾俞等穴,每日或隔日灸。
糖尿病果真是需要终身服药的“不死之癌”吗?按汉方家桑木崇秀所说:“还未遇到非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可的患者。”我们在运用方药及针灸治疗的同时,需要糖尿病人积极的配合,控制饮食,调节心情,原用的降糖药随着治疗见效可逐渐减量直至撤除。■
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