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麻痹是膀胱肌肉的收缩力减弱或丧失,致使尿液不能随意排出而积滞的一种非炎症性的膀胱疾病。临床上以不随意排尿,膀胱充满且无明显疼痛反应为特征。本病多数是暂时性的不全麻痹,常发生于牛、马和犬。
膀胱麻痹多属继发性,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原因:
1.神经源性
由于脑膜炎,脑部挫伤,中暑,电击,生产瘫痪或因脊髓震荡,挫伤,肿瘤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或调节排尿中枢功能障碍,对膀胱的控制及支配作用丧失,因而膀胱平滑肌或括约肌失去收缩力而发生膀胱麻痹。
.肌源性
因膀胱或邻近器官组织炎症波及膀胱深层组织,使之发炎而导致膀胱肌层的紧张度降低,或因役用动物长时间使役而得不到排尿的机会,或因尿路阻塞,大量尿液积滞在膀胱内,以致膀胱肌过度伸张而弛缓,因而降低了其收缩力,导致一时性膀胱麻痹。膀胱麻痹后,一方面大量尿液积滞于膀胱内,膀胱尿液充满,病畜屡作排尿姿势,但无尿液排出,或呈现尿淋漓,滴状尿;另一方面,由于尿的潴留造成细菌繁殖的理想环境,细菌大量发育繁殖,尿液发酵产氨,导致后遗症---膀胱炎。
视病因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1.脑性麻痹
由于大脑的抑制而丧失调节排尿作用,因而只有在膀胱内压超过括约肌紧张度时,才排出少量尿液。直肠触诊膀胱、尿液高度充满,按压膀胱,尿液呈细流状喷射而出。
.脊髓性麻痹
排尿反射减弱或消失,膀胱充满时才被动地排出少量尿液,直肠内触压膀胱,尿液充满。当膀胱括约肌发生麻痹时,则尿失禁,尿液不自主的呈滴状或线状排出,触摸膀胱空虚,导尿管易于插入。
3.肌源性麻痹
一时性排尿障碍,膀胱内尿液充盈,频作排尿姿势,却排尿量并不多。按压膀胱时可被动地排出尿液。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膀胱麻痹,尿液中均无尿管型。
根据病史,结合特征性临床症状(不随意排尿,膀胱尿液充满等),直肠内触压膀胱及导尿管探诊之结果,做出诊断并不难。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和对症治疗。
1.消除病因
首先应针对原发病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症治疗可先实施导尿,防止膀胱破裂。大家畜可通过直肠内穿刺肠壁,直刺入膀胱内;小动物可通过腹下壁骨盆底的耻骨前缘部位施行插针穿刺以排出尿液。膀胱穿刺排尿不宜多次实施,否则易引起膀胱出血、膀胱炎、腹膜炎或直肠膀胱粘连等继发症。膀胱积尿不是特别严重的病例,可实施膀胱按摩,以排出积尿。对大家畜可采用直肠内按摩,每日~3次,每次5~10min。
.对症治疗
选用神经兴奋剂和具有提高膀胱肌肉收缩力的药物,有助于膀胱积尿的排除。可采用电针治疗,一电极插入百会穴,另一电极插入后海穴,调整好合适频率,每日1~次,每次0min。临床治疗表明,应用氯化钡治疗牛的膀胱麻痹,效果良好。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g,配成1%灭菌水溶液,静脉注射。据报道,犬患膀胱麻痹时,可口服氯化氨基甲酰甲基胆碱(BethanecholChloride)5~15mg,每日3次,对提高膀胱肌肉的收缩力有一定的作用。
为防止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和尿路消毒药。
免责申明:
本内容不是原创,供大家学习。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往期回顾----------------
第七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第三节尿道炎第四节膀胱炎第七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第二节肾病第七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炎第六单元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第五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第四单元肝脏、腹膜和胰腺疾病第三单元其他胃肠疾病第二单元反刍动物前胃和皱胃疾病第一单元口腔、唾液腺、咽和食管疾病第十一篇兽医临床诊断学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农医考公告第7号)(0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01年1月日)-电脑端-阅读原文-语音
科普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