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制图)
上小学二年级的阳阳(化名)最近上课时尿了裤子,这么大的孩子还尿裤子,直让家长觉得不对劲。昨天,阳阳的妈妈带着医院就诊。检查下来,阳阳尿裤子的原因是他多次憋尿后情绪紧张所导致。医院外科于主任说,门诊中经常遇到因憋尿问题而来就诊的小学低年级学生。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所中小学后发现,憋尿现象不在少数。 小学生因憋尿就诊者不少,有人憋成了膀胱炎 阳阳的妈妈说,儿子的教室在4楼,而厕所在另外一栋教学楼,由于下课时间较短,有时等想到要上厕所了,上课铃声却已经响起,儿子就不敢去上厕所了。几次憋尿后就导致儿子阳阳上课时尿了裤子,他觉得很难为情,回家后也是闷闷不乐。于是医院看看有没有伤到身体。 “经检查,阳阳的身体倒是没什么情况,心理却出现了阴影,他有些不想去学校了。”于主任开导告诉他上厕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要放松,想上厕所应该大胆举手告诉老师,没什么难为情的。于主任还嘱咐阳阳妈妈,千万别再批评孩子,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应该多安慰,而且要及时和老师沟通。 “门诊中,类似阳阳这样的因憋尿而就诊的小学低年级患者不少。”于主任表示,这些孩子因种种原因经常憋尿,而引发了一些不适症状。经常憋尿关键是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会诱发泌尿系统疾病。但只要进行及时纠正,对孩子不会有多大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老师应该人性化一点,随时允许学生上厕所。”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崇安区某小学的一名学生因没完成作业,老师不让去厕所,长时间憋尿憋成了膀胱炎。最终家长将学校推向了被告席。 到了下课时间老师“拖课”,孩子只得憋着 29日下午4时许,就憋尿问题,记者在中小学放学时段采访了近30名家长和学生,有七八名受访者都表示学生在上课期间有憋尿现象。受访的大部分学生称,上课期间想去厕所,只要举手老师就会同意。 在解放东路一所学校门口,一位正在等孙女放学的先生说,在家里经常提醒上四年级的孙女,上课有什么情况就要举手跟老师说,但孙女还是反映,有时候想上厕所去不成,原因是到了下课时间,老师不下课,只得憋着。 另一位男家长说,周末时,孙子在家一天上好多次厕所,周一至周五在校期间就很少去厕所了,宁愿不喝水也不去厕所,每次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总说憋了一天,问他什么原因他也不说。一名女家长说,自己的孙女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上课从来不敢说自己想去厕所。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小学的环境感觉陌生,加上有些学生生性胆小和腼腆,所以憋尿现象不少。现在上了四年级,她孩子憋尿的情况就少了。 解放东路上的另一所学校门口,一位女家长说,她孙女所在班级比较好,老师上课之前和下课之后都会提醒想去厕所的学生抓紧时间,发现有的学生比较内向胆小,就会主动和家长联系,双方共同开导他们,告诉他们上课想去厕所或者有其它特殊情况,要及时向老师反映。 除非特别内急,学生一般都不敢向老师反映 在解放东路上,一名刚放学的四年级男生说,每次上课期间有同学举手想去厕所时,有的老师就说等下课再去。有的实在憋不住了,老师会说,这是最后一次上课期间让去厕所,以后不准去了。该学生说,多数同学除非特别内急,一般都不敢向老师反映,一节课就40分钟,总想憋一憋就下课了。另一名上五年级的女学生说出了她上课时的一次经历:班上一个女同学上课时举手报告老师,说想去厕所,老师也没问原因就说:“一上课就去厕所,下课时候去哪里了?”那个女同学被吓哭了,过了一会儿老师才同意她去。“我们平时上课都不敢说想去厕所,因为有的男同学以上厕所为借口出去闲逛,被老师抓住了,老师就认为上课想上厕所的同学都是借口出去玩的。” “上自习课做作业的时候想上厕所了,就和老师说一声,老师会要求同学悄悄地去。但是老师在讲课时,大部分情况下会让我们先憋着。”一名从学前街经过的初一学生说,有时一些学生根本不想上厕所,但是看到有人举手去了,他们也跟着举手,好几个人一起出去,老师讲课不好进行,就会生气,干脆不让同学去厕所。 多数老师都通情达理,想上厕所举手报告就可以去 南长区某中学一名英语教师告诉记者,上课期间学生想去厕所,只要举手报告,都会同意他们去。针对有些同学比较腼腆不敢说的情况,她表示,作为老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经常与内向的学生沟通,提醒他们有什么情况及时报告。对于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上课期间提出想去厕所,如果态度比较诚恳还是会让其快去快回,如果是故意起哄借口出去玩,一般都能看出来。老师会再问一句“到底是不是上厕所?”如果他们支支吾吾,就会露出马脚。 在某小学任教的一名德育教师认为,学生上课憋尿的现象多出现在一、二年级,他们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幼儿园的厕所多数是和教室连着的,上厕所很方便,可以随时去。而小学的厕所多数在教学楼外,有学生经常往外跑的话就会影响老师讲课,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老师们在上课前、考试前、课外活动前应提醒学生去厕所,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们就会慢慢养成课前去厕所的好习惯。老师平时应教育学生他们合理安排课间时间,下课后先去厕所,再去做别的事情。 这位老师说,她班上曾经有个男孩子非常调皮,有时一节课要去几次厕所,经观察该学生一般都是利用去厕所的时间到处“乱窜”,她及时和该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双方约定帮该学生改变这个坏习惯。起初,她告诉该学生在上课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均有两次举手去厕所的机会,还要求其他任课老师上课前主动问他“要不要去厕所”,一段时间后他就养成了下课上厕所的好习惯。另外,她还发现有个女生上厕所很频繁,一个上午要去五六次,但该女生很听话并不是出去乱逛,她医院检查。(见习记者翟宁记者于洋吉可) 律师观点 “拖课”造成学生不便去厕所属失当行为 法舟律师事务所王一静律师认为,学校有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如果学校做法或者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权造成变相的伤害,那么对学校或教师来说就存在过错。 如果有学生上课报告要去小便,在教师明明知道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不要去,不注意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这就形成了故意的过错;如果到了下课时间,教师为了讲完内容“拖课”,造成学生不便去厕所,这属于失当行为。无论哪种情况,都对学生的健康权造成了伤害。学校或者教师应在教学方案的制定、课堂管理等方面承担与过错相对应的责任。 对于调皮的学生,学校或教师应进行适当地约束,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言语上的正确表达,以免学生误解。 部门意见 不会专门针对憋尿出台规定 目前,无锡有没有应对学生憋尿的政策规定?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市教育局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会专门针对憋尿出台规定,但相关的规定应该是有的,比如教师要按时上下课等。随后,记者在市教育局 有些高三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紧,下课时不及时上厕所排尿,课堂上更是憋着。殊不知,憋尿对身体危害极大。
当膀胱积有尿液,产生了尿意,就应立即排尿。如果强忍着不排,就是人们常说的憋尿,医学上称憋尿为“强制性尿液滞留”。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内尿液越积越多,含有细菌和有毒物质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出现尿痛、尿血或溢尿等症状。严重时,尿路感染还会向上蔓延到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甚至损害肾功能。憋尿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冠心病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排尿次数与膀胱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排尿次数越少,患膀胱癌的危险性越大,因为憋尿增加了尿中致癌物质对膀胱的作用时间,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称,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3—5倍。
长期憋尿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来源网络
医院中因为憋尿而患病的病人不在少数,一些人在生活中经常有憋尿的习惯,还有的人晚间由于懒得起床而彻夜憋尿。时间久了,有人就会出现排尿困难,而且越是急越无法排尿。
那么,长期憋尿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1.损伤膀胱功能
控制膀胱收缩的神经分布在膀胱壁的肌肉里,若经常有意识地憋尿,会使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使膀胱逼尿肌张力减弱,导致排尿困难,引发尿潴留。若小便经常不及时排出,不仅会导致膀胱括约肌松弛,出现功能失调,还极容易诱发尿失禁,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2.引发尿路感染
尿液长时间滞留体内,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容易诱发膀胱炎。若细菌上溯便会引起尿道炎、肾盂肾炎,甚至影响肾脏功能。
3.引发前列腺炎
研究表明,导致前列腺炎的一个重要病因,就是泌尿道的细菌通过前列腺管逆行至前列腺而引发感染。
4.诱发膀胱癌
尿液经常长时间停留膀胱,其中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刺激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因而有可能诱发膀胱癌。排尿次数越少,患膀胱癌的危险性越大;有憋尿习惯的人,患癌几率比一般人增加3~5倍。这是因为,憋尿增加了尿中致癌物质对膀胱的刺激时间
5.诱发排尿性晕厥
排尿性晕厥是一种反射性晕厥,一般是在夜间起床排尿过程中或排尿结束时发生,发作前多无征兆。因排尿后膀胱压力骤减(憋尿时更严重),腹腔静脉扩张,导致回心血压下降,脑血流量供应减少,大脑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因而引发晕厥。憋尿还易引发心血管疾患。一定要及时排尿,尽量避免长时间憋尿。
既然憋尿有这么多危害,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憋尿呢?
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尿频。很多人都有着尿频的困扰,特别的冬天较冷的时候,每天需要去很多次卫生间。憋不住尿的毛病对人社交活动和心理都有影响,在西方也被称为“社交癌”。更有甚者晚上无法安然入眠,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我们白天排尿4-7次、夜间起夜不超过1次,一天排尿量约为ml-ml,如果超出了这个范畴就不太正常了。导致尿频的原因有很多,如膀胱炎、前列腺炎、神经性尿频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膀胱过度活动症”。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在饮水量正常的情况下,白天排尿≥8次,晚间排尿≥2次,且每次少于ml。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则极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跃症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患者,老年女性发病率甚至会达到70%左右。
得了膀胱过度活动症也不必过分担心,健康一身轻专家纪小龙表示,通过治疗75%以上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膀胱过度活动症合并发作需警惕
很多中老年男性尿频、尿急但排尿困难,排尿变细,而后滴沥。去医院就诊后被当作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治疗。其实是前列腺增生合并的膀胱过度活跃症。
症状普遍表现为:尿频为最早表现,首先为夜间尿频,随后白天也出现尿频。后期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剩余尿增多,膀胱有效容量减少,也使尿频更加严重;还会出现排尿困难,即排尿起始延缓、尿线变细、射程缩短、尿后滴沥等;严重者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膀胱充盈、收缩的牵拉而破裂出血。合并膀胱肿瘤时也会出现血尿。
经常口渴、排尿困难、体重和视力下降等症状,则可能是糖尿病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典型的表现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少——消瘦。如果有这种症状,须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