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朋友如果有无医院检查,谨防膀胱恶性肿瘤!本文就来详细介绍膀胱恶性肿瘤——膀胱癌的有关医学知识。
什么是膀胱癌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
根据统计,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泌尿生殖系肿瘤的第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生于50~70岁,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男性是女性的3~4倍。膀胱癌的发病与吸烟、职业(接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
分类(一)据病理类型可分为: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膀胱癌所有病理类型发病率的90%以上。
2、膀胱鳞状细胞癌;
3、膀胱腺癌;
4、膀胱透明细胞癌;
5、膀胱小细胞癌;
6、膀胱类癌。
(二)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可分为: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
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
病因膀胱癌的病因复杂,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
(一)基本病因
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研究表明膀胱癌与其他多种癌症一样,是由于多种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于正常细胞,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在复制及转录过程中没能及时修复受损的DNA,影响细胞周期,使癌细胞无限制的复制增殖发生癌变。
(二)高危因素
、吸烟。
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6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2、职业接触致癌物
职业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是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现已证实苯胺、二氨基联苯、2-萘胺、-萘胺都是膀胱癌的致癌物,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者患膀胱癌的概率增加,职业因素所致的膀胱癌患者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25%。与膀胱癌相关的职业有铝制品、煤焦油、沥青、染料、橡胶、煤炭气化等产业。
3、其他因素
饮食因素、化学结构与苯胺染料相似的止痛药的滥用、人工甜味剂、慢性感染、盆腔放疗、环磷酰胺摄入等也是膀胱癌的高危因素。
症状与体征患者多数可见无痛血尿,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肿瘤侵袭或转移可引起累积系统的相关症状。
、无痛性肉眼血尿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癌的重要临床特征,大多数患者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血尿常常呈间歇性,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开始时间隔较长,随疾病进展,间隔期越来越短。可自行停止,也可应用消炎药物后缓解。
2、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刺激症状是膀胱癌的第二常见临床特征。
3、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长在膀胱颈或靠近膀胱颈、膀胱三角区或肿瘤累及到前列腺的肿瘤,容易引起排尿困难,大块脱落的肿瘤坏死组织、血块等也可阻塞膀胱颈引起症状,当症状程度加重时可导致尿潴留的出现。
4、上尿路梗阻症状
输尿管口旁的肿瘤或肿瘤浸润阻塞输尿管口,可引起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出现腰部酸痛不适的症状,梗阻时间长、程度严重或双侧输尿管受累时会导致肾功能受损,出现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相关检查除专科的体格检查、常规化验和血清免疫学检验之外,还包括比较特殊的尿液检查、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例如CT尿路造影等。
、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
2、尿液检查
包括尿常规检查、尿脱落细胞检查、核基质蛋白22(NMP22)与膀胱肿瘤抗原(BTA)等。其中尿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镜下血尿。尿脱落细胞检查有时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NMP22与BTA作为尿液中膀胱肿瘤指标,对早期膀胱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检查、X线检查、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其中超声检查广泛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血尿患者的筛查;CT尿路造影(CTU)对于评估疾病分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如上尿路、周围淋巴结和邻近器官情况,如无法进行CTU,静脉尿路造影(IVU)也可作为替代检测。
MRI检查在肿瘤是否浸润肌层以及是否存在周围器官侵犯方面优于其他检查;全身骨显像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骨转移,明确肿瘤分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有助于发现淋巴结转移和全身远处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应考虑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性,特别是膀胱癌。综合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结合症状、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可以做出诊断。目前,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最主要方法,活检病理结果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
膀胱癌主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上尿路肿瘤、非特异性膀胱炎、泌尿系结核、尿石症、腺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脐尿管肿瘤。
七、治疗膀胱癌的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联合其他治疗方式的综合治疗。在临床上可将膀胱癌根据局部肿瘤浸润深度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依据分期分级及全身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于部分患者可行部分膀胱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二)药物治疗
包括膀胱灌注治疗、全身化疗与全身免疫治疗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膀胱灌注治疗药物有:
卡介苗、丝裂霉素C、表柔比星、吡柔比星、吉西他滨、羟喜树碱、多柔比星、铜绿假单胞菌制剂等。
2、全身免疫治疗
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PD-L抑制剂,也在转移性膀胱癌或化疗失败的膀胱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3、膀胱癌的全身化疗方案多为基于铂类的方案,如吉西他滨+顺铂等。
(三)放射治疗
放疗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治疗方法。
(四)其他治疗
在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存在手术不可切除病灶的情况下可作为局部治疗的替代方案。近年来,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方案,即膀胱电切术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方案逐渐被临床医生成功应用于少部分肌层浸润的患者中。
并发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见于治疗后相关症状,如术后出血、感染等,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等,放疗后的尿频、尿急、直肠损伤及炎症等。
预后情况预后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关,与手术切除效果及综合治疗方案有关,总体复发转移率较高。
约70%的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术后膀胱内灌注或化疗药治疗可使复发率降为25%~40%,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60%~70%。
膀胱癌蔓延生长、远处转移时会出现下腹部及盆腔肿块、咳嗽、骨骼疼痛、贫血、肝脏肿块、腹水等症状,晚期出现消瘦、恶病质表现。
预防与管理(一)预防措施
、远离致癌高危因素。尽量远离各种与膀胱癌相关的危险因素,首先要规避的就是吸烟(包括电子烟、二手烟等)。吸烟是明确的可以导致膀胱癌的因素之一。
2、减少接触致癌物质。对于存在职业暴露的人员,应在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接触会导致膀胱癌的化学品。另外,因为个人喜好而经常接触到颜料、染发剂等物质的人群,同样需要做好防护,减少暴露。
3、积极治疗泌尿系炎性疾病,如,膀胱慢性炎症和泌尿系慢性炎症疾病。
4、多饮水。大量饮水带来的尿液冲洗作用可能会因为减少有害物质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而降低患癌风险。
5、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癌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日常管理
、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学习膀胱癌的医学知识,早发现、早治疗,定期复查随访,发现新情况及时就诊。
3、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少吃高脂肪、辛辣、油炸、有添加剂的食品,多喝水。
4、适度运动。选择自己适合的运动项目,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宜从事激烈和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
5、注意创口护理。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的患者,随访肿瘤复发和尿流改道的并发症、要注意造口的清洁与护理。
就医指南中老年人出现肉眼血尿或长期有尿路刺激医院就诊。就诊科室:确诊前一般先到泌尿外科,确诊后可到泌尿外科、肿瘤科、肿瘤放射治疗科等就诊。
总结: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泌尿生殖系肿瘤的第位,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发病与环境因素、吸烟等有关。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其早期典型特征。膀胱镜及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膀胱癌的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联合其他治疗方式的综合治疗。预后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关,总体复发转移率较高。
特别说明:本文主要内容整理自《外科学》、《膀胱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等,仅作医学科普学习,不做临床医疗使用,如果患有相关病症,医院诊治。
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不错,敬请点赞、收藏和评论,欢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