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
诊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现在很多人都不信“脉诊”,在初学者的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但相信中医脉法的人却不以为然,既然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真是没有作用,也不会流传至今。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承前启后的确立了中医脉诊的方法。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完善中医的诊法,形成了大量有关诊法的典籍,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的《濒湖脉学》、清代的《望诊遵经》等,累积存世的脉诊著作有近百种之多。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在这里小编要说的是,脉诊不好掌握,是比较难学的。当然,学会了,你也成了半个中医。作为中医特色诊法之一的脉诊,其实并没有大众所认为的那般“神乎其技”。
PS:《黄帝内经》中讲,脉是气血运行的反映,诊脉不但要了解整体气血循环的变化,切脉要结合视精明,察五色,观脏腑、形体强弱盛衰等各方面,特别指出,早上是诊脉的最佳时间。
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进入脉诊的世界,了解、学习您所不知道的脉诊知识。为了方便大家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小编整理出了“脉象”归类总结。(包括流利度类、脉位类、脉宽类、脉率类、脉力类、脉律类、张力类。)
流利度类
滑脉——多主饮食过度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圆滑而似数。
主病:肝热头晕,肝火上炎,影响到情绪,导致头晕、头涨、头痛等症状,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
涩脉——多主津液亏虚气血瘀滞
脉象特征: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涩脉可见之于多种病证,如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等都可出现此种脉象。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小,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脉位类
浮脉——主表证
象特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多主里证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按始得,其特点是脉位深。
主病:里证,也可以见于无病的正常人。非健康的沉脉多主里证。如果脉沉而有力,多为里实,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阻,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症。
伏脉——主邪气内伏
脉象特征:重指力推筋按骨始得,甚者伏而不见。
主病:伏脉多见于邪气郁闭之实证,也可见于某些厥证,临证中也可见于剧烈疼痛的病人。
牢脉——多主里证实寒
脉象特征::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牢不移。诊脉时要用重指力切按。
主病:牢脉可见之于阴寒内盛之实性病证,也可见之于疝气,或者癥瘕积聚病人。(如果是有此脉的话是建议进一步检查一下血常规和相应部位的B超情况,当明确情况后再决定是在中医的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还是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
脉宽类
细脉——多主虚弱证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主病:脉细主虚证。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细小。单纯的阳虚气虚,脉现沉微,阳虚气虚较重出现阳亡气脱的危险阶段时,脉反现浮大无力。
洪脉——多主热证
脉象特征: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主病:洪脉主邪热亢盛病证。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散脉——多主元气离散
脉象特征:浮散无根,至数不明,脉位浅,轻取似有。脉势微,按之即无。不任寻按,中取沉候皆无。
主病:病情危重元气离散时可见此脉。临床上,可见于偏瘫、消渴、水肿、症瘕积聚的晚期。散脉还可见于心气不足,心阳虚衰,喘而不能平卧,心悸怔忡,四肢浮肿者。散脉与紧脉相反的脉象,散脉散漫无力,浮散无根;而紧脉紧张力,脉搏劲急。
脉率类
迟脉——多主阴证、寒证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迟脉以寒性病证为多见。迟而有力为实寒证,迟而无力多主虚寒证。热病仅见迟脉者,若湿热阴滞其脉迟而软;若实热内结症见腹满便秘者,脉象迟而有力。
数脉——多主阳证、热证
脉象特征:息脉来五至以上,来去较快。
主病:数脉以主热证为其主要临床意义,但心气衰弱时也可见之。数脉主热证。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脉力类
虚脉——多主各种虚证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病:虚脉主虚证,多为气血不足或脏腑虚证。气血不足,气不足以推行血脉,则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故脉按之空虚。脏腑功能低下,精血津液亏损,即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可见虚脉。
实脉——多主各种实证
脉象特征:指脉之搏动充满寸、关、尺三部脉位,举按均有力。
主病:实脉多主邪盛,正气不虚的实性病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
弱脉——多主气血不足
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但是体质虚弱的人也可见到此脉。
主病:弱脉多主气血不足之证。有弱脉者有可能是气血两虚,应该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微循环。如眩晕、肝血虚证、寒滞肝脉证、脉痹、气虚眩晕。
濡脉——多主气血亏虚
脉象特征:浮而细软无力,气势软弱。
主病:濡脉见于虚证和湿病。临床上,气血不足者濡脉,有少气,懒言,自汗,喘息,遗精,失血,泄泻,骨蒸,惊悸等症。由于湿邪引起的则见胸闷,脘痞,头重,肢体倦乏,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等症。
微脉——气血阴阳俱虚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模糊不清。
主病: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但邪不太深重者,或尚可救。多见于心肾阳衰及暴脱的病人,或慢性虚弱病后元气大虚等。
脉律类
结脉——主急性心脏问题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病人出现结脉,常提示该病人可能是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
促脉——主心律失常
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促脉可见之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以及肿痛诸证,但心病见之者则应细辨心病之寒热虚实。兼有气滞、血瘀、停痰、食积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代脉——主心跳规则性歇止
脉象特征:脉来迟中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脉搏间歇时间较长。
主病:病人出现代脉,常提示该病人可能是脏气衰微(尤其是心气衰竭),也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张力类
芤脉——主血液或津液大量散失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失精之早期。
弦脉——多主各种肝病
脉象特征: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主病:弦脉是临床最常见的脉象之一,肝胆病、各种痛证、痰饮、疟疾病等均可有此种脉象。弦脉是肝胆病的主脉,肝为刚脏,病则经脉筋经紧急,所以脉端直而弦。痛证脉也多现弦象,因胃腹痛多是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所致。
紧脉——多主各种寒证引起的疼痛
脉象特征:脉束绷急,应指时其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紧脉可见之于寒证(实性寒证),常见于寒邪外束或里寒独盛,寒邪挟宿食,出现腹痛、关节疼痛等症。
革脉——多主寒证、虚证
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边坚,如按鼓皮。
主病:临床上,常见于妇女流产、阴道流血不止,男子精、阳痿、小腹冷痛,以及虚劳精血亏损的病证。革与弱脉为相反的脉象,革脉浮大中空而脉管较硬;弱沉细无力而脉管软弱。
一、《传真脉法》简介:
学会此脉法能使您在患者面前树立威信,该脉法不用患者开口能一针见血说出患者所患病症和症状,准确率%,把出脉势信息,可以指导方药治疗,指导中成药治疗,指导中药产品治疗,指导针灸,推拿治疗方向。此脉法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容易复制,老师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能教会学员达到什么程度。
《传真脉法》不同传统脉法,是传统脉法的精准发展,是集“二十三大信息”为一身的立体模式脉法,自成一体。
二、讲师简介:
刘永宽:执业中医师中医大师郭生白弟子
中医《伤寒论》本能系统医学首席主讲专家
中西医经典理论指导实践金牌讲师
中医药管理局职业讲师
首创《传真脉法》使天下学脉者,尽能掌握!
临床3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病而远近闻名。精研生命科学,治病三十余载,疗效卓著,临床中把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相印证,形成了《伤寒论》本能系统医学。由于深受患者爱戴,被推选为威县第十一届、十三届政协委员,兼威县城区医师协会秘书长。
三、《伤寒论》本能系统医学体系介绍
人类最好的医生是自身的本能,医生是帮助本能的。中医是依靠生命本能治病的医学体系。《伤寒论》里走出生命本能系统医学。医圣张仲景在一千八百年前就认识到生命的本能。本能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比如,出汗、呕吐、大便、小便、哭、笑等等,在看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发汗排异法、解肌排异法、透表排异法、呕吐排异法、泻心排异法、利尿排异法、通腑排异法等等。生命本来就有一套完美的排异系统,当感染了细菌与病毒本能立即做出排异反应,我们把握临床病势因势利导很快就能治好病《伤寒论》本能系统医学,把所有疾病划分成“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即阳性病和阴性病,在临床上更容易把握。外源性疾病我们一律采取排异疗法,内源性疾病一律采取综合强壮解除障碍自主调节法。内源性疾病与外源性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容易鉴别,通过对患者简单望闻问切,两三分钟就可判断出来
中医本能系统医学,不借用易经八卦思维、河图洛书思维、五运六气思维、星相命理思维来解释中医生命理论。而是用系统思维、五行思维来清晰说明中医生命科学之奥妙,把几千年复杂中医简单化才是中医真正的进步,也更符合现代人的理解要求。
《伤寒杂病论》六经浅述:太阳经一是解肌法,十五个桂枝汤加减。二是发汗法,四个发汗方剂。阳明经是吐法、清法、下法,五个下法方剂,十余个清法方剂。少阳经是和解法,是柴胡汤系列方剂。以上是三阳经,也是阳性病。在三阴经中,有助阳温经法、助阳化水法、助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这些完全与人体本能活动相关联。可以说,“中医本能系统医学”体系,真正解读了中医密码,改变了传统的中医观念,使中医变的易学、易懂、易用,复制容易。
内源性疾病:
什么是内源性疾病?
内源性疾病是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发生的功能性低下,功能活动程序的紊乱或功能障碍,我们就称为内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就是慢性病,也叫阴性病。治疗的方法是提高功能,解除障碍,调节紊乱。
内源性疾病是没有排异能力的,是功能障碍或者是功能低下,是不发烧的疾病。
内源性疾病:1.慢性阑尾炎2.妊娠高血压3.生殖器的慢性炎症4.癌症的疼痛方5.老年遗尿6.崩漏7.冠心病8.甲状腺功能减退9.股骨头坏死10.胃十二指肠溃疡11.悸气12水逆13胀满14.停饮。15慢性前列腺炎16.肿瘤17.不孕症18.产后无乳汁19.肠梗阻、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20.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21.带动不安22.先兆流产23.半身麻木24性功能低下25.多汗症26.闭经27.增加肾脏血流量利尿方28.厥阴头痛29.经期乳房胀痛30.经期口腔溃疡或感冒31.慢性结肠炎32.便秘33.手足皲裂脱皮34.慢性支气管炎哮喘35.咳血36.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7.衄血38充血性头痛,诱导上部血液下行39.肝硬化40.肺结核41.上部咳血的总方42.下部出血43.子宫内膜异位44.肝脾肿大45.冻疮46.三叉神经痛47.肝硬化腹水48.紫黄烧伤膏49.面瘫50.荨麻疹51.口疮灵52.输卵管不通53.慢性脉管炎54.产后尿潴留55.下肢静脉曲张5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7.神经性头痛58.脑震荡59.脑出血60.功能性子宫出血61.内外痔疮62.脱发外擦方63.心动过缓64.紫癜65.心包积液66.脑积液67.心衰肺心脑病68.腰椎间盘突出69.风湿痹症骨质增生熏洗方70.颈椎病71.上冲性兴奋72.脑缺血73.卵巢囊肿74.子宫肌瘤75.支气管扩张76.关节积液77.老年痴呆78.剖腹产麻醉后截瘫79.鞘膜积液80.高血脂81.糖尿病82.高血压83.尿闭84.怕冷方85.慢性咽炎86.胎动不安87.男性不育89.复发性口腔溃疡90.干燥综合症······
外源性疾病:
什么是外源性疾病?
凡是人体外世界的致病物质,无论致病生物与非生物进入人体引起的排异反应,就叫“外源性疾病”。外源性疾病就是急性病,也叫阳性病。治疗的方法是排异。
外源性疾病的排异方法:
发汗排异法、解肌排异法、透表排异法、泻心排异法、催吐排异法、化瘀排异法、利肝利胆排异法、利尿排异法、通便排异法等等。
外源性疾病就是:各种发热的急性病。比如,病毒性感冒、伤风感冒、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腮腺炎、急性颌腺炎、急性鼻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肝炎、急性牙龈炎、甲亢、急性乳腺炎、急性肺炎、肺感染、急性中耳炎、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脑膜炎、大脑炎、湿温、风湿热、妊娠呕吐、病毒性角膜炎、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心肌炎、疼风、急性肾炎、无名低热、无名高热等等。
◆《刘氏传真脉法》:本脉法简单易学,可让学员一针见血的把出病人最主要疾病信息,病人很少开口,可以报出病人痛苦症状,定病性,定病势,定疾病区域,指导开方用药。
刘永宽现场视频。
报名联系人:杨芳
四.教学讲义:
1.《传真脉法》
2.《本能中药解》
3.《本能方剂解》
4.《生命本能论》
5《外源性疾病讲解》
6《内源性疾病讲解》
7.《伤寒论经方治疗现代病讲解》
8.《金匮要略经方治疗现代病讲解》
五、招生对象:
中西医、外科、内科、妇科、骨伤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按摩科、康复科、理疗科、颈肩腰腿痛科、养生馆、推拿馆、个人手法爱好者、等医护人员,有志于治病救人的非医学专业人员均可报名参加,零基础学员易学易懂!
六、开课时间及地点:
年11月16日--19日(15日全天报到)4天广州
年11月27日--30日(26日全天报到)4天郑州
收费标准:本期推广价元(原价元)
本期学习班理论加实操,学期4天,推广价元(含课时费、资料、结业证等费用)。
温馨提示:
请来学习的学员提前报名及缴纳报名费,以便确定人数(根据交报名费的先后顺序安排上课时的座位)
★学习后不限次数免费回来复习★
联系人:杨芳(白癜风专家李从悠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