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腺性膀胱炎以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多发于膀胱颈部、三角区,是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化生性病变,也是一种潜在的癌性病变。腺性膀胱炎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但因其有癌变之风险,又异于单纯的“淋证”;其病变虽在膀胱,但与肾、脾、肝之关系非常密切。
1.湿热内蕴腺性膀胱炎以尿频、尿急、尿灼热、尿血为主症,病位在膀胱,临床中首先应该从“淋证”角度来认识本病。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淋浊》说:“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因此,湿热蕴结侵袭损伤膀胱是本病早期的主要病机。若外阴不洁而感受湿热,或嗜食辛辣厚味而酿生湿热,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膀胱,湿热之邪蕴结侵袭损伤膀胱,从而发生尿频、尿急、尿灼、尿血等症。若湿热之邪未清,则会迁延缠绵,湿热多与正虚之象共见,因此,湿热内蕴于膀胱可以贯穿本病的全过程,始终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2.肾气亏虚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主宰膀胱气化、约束膀胱开合、控制膀胱排尿的功能,若因房劳太过、大病久病、年老体弱等因素耗伤肾气,导致肾气亏虚。肾气亏虚,不能固摄膀胱,导致膀胱开多合少,津液不藏,从而发生尿频、尿急等症。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藏元阴元阳,蕴先天之精与脏腑之精而化元气,对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有重要影响,若肾气亏虚,外邪乘虚侵袭膀胱,除了能影响膀胱功能,发生尿频、尿急等症外,还极易损伤膀胱组织。腺性膀胱炎的后期,常因湿热等邪蕴结膀胱,迁延日久累及肾脏,导致肾气亏虚,形成虚实夹杂的病机证候。所以肾气亏虚也是本病中、后期的重要病机。
3.脾气亏虚腺性膀胱炎的发生、发展与中焦也关系密切。若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损伤脾气,导致脾气亏虚。一方面,脾气亏虚,气不摄津,膀胱失约,津液不藏,从而发生尿频、尿急等症;另一方面,化源不足,膀胱无所充,复受病邪侵袭则易发生尿频、尿急等症。故《灵枢·口问》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再者,脾为后天之本,后天能够养育先天,从而维持先天肾气之充盛,若脾气亏虚,日久势必及肾,导致肾气亦虚,膀胱御邪无力,外邪乘虚而入损伤膀胱,亦致尿频、尿急等症,故脾气亏虚与本病的发生亦是密切相关。膀胱黏膜上皮病变为本病的重要病理变化,黏膜属于中医“肌”的范畴,而脾其充在肌。因此,本病器质性病变之病机与中焦脾土关系紧密,当在“淋证”的辨证基础上注重“脾气”。
4.气滞血瘀气血为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运行畅利,有助于膀胱的气化功能;气血瘀滞不行,就会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如因郁怒伤肝,疏泄不及,气血内停,瘀滞膀胱;或因房事不节,忍精不泄,精血内瘀,阻滞膀胱;或因跌打伤损,盆腔手术,损伤络脉,血瘀膀胱;或因肾虚日久,久病入络,肾络瘀阻,阻碍膀胱等,均可导致膀胱组织损伤,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气化不行,开合失度,藏泄失常,从而发生尿频、尿急等症。本病之膀胱黏膜上皮增生、Brunn’s巢的形成,从中医角度来说,已经超出“淋证”的范畴,而与“积聚”相类,究其病机,则与气滞血瘀病机相关。
综上,湿热内蕴、肾气亏虚、脾气亏虚、气滞血瘀均可导致本病与“淋证”相同的,症见尿频、尿急、尿灼、尿血等膀胱病变的发生。其中,湿热内蕴膀胱是本病初期的主要病机,也可见于本病病程的各个阶段。本病异于“淋证”的膀胱黏膜上皮病变、Brunn’s巢形成、恶性肿瘤的发生,责之于肾虚、脾虚、气滞血瘀。故临床上一定要仔细审证求因、明晓虚实、辨证论治,方不致贻误病情。
二、治法方药
临床上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有清热利湿、补益肾气、补益脾气、行气活血等。应当在明辨患者病机的基础上多法联用,虚实同治,气血同调,先天后天兼顾,共奏祛病防恶变之功。
1.清热利湿针对湿热内蕴证,常用方剂有八正散、导赤散、龙胆泻肝汤等,常用药物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石韦、萹蓄、瞿麦、滑石、土茯苓、甘草等。若尿液白细胞过多者,可合用五味消毒饮;红细胞过多者,可合用小蓟饮子;小便灼痛者,可重用六一散;小腹胀痛者,可合用金铃子散;膀胱黏膜上皮病变明显者,可酌加浙贝母、山慈菇、夏枯草等。
2.补益肾气针对肾气亏虚证,常用方剂有缩泉丸、桑螵蛸散、右归饮等,常用药物有人参、补骨脂、巴戟天、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等。若神疲乏力者,可酌加炙黄芪、黄精、白术等;腰膝酸软者,可酌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等;畏寒肢冷者,可酌加附子、仙茅、巴戟天等;小腹胀痛者,可酌加小茴香、乌药、肉桂等。
3.补益脾气针对脾气亏虚证,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炒扁豆、山药、炙甘草等。若食欲不振者,可酌加炒山楂、炒二芽、鸡内金等;大便溏泻者,可酌加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等;面色淡白者,可酌加阿胶、当归、熟地黄等。
4.行气活血针对气滞血瘀证,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失笑散等,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穿山甲、王不留行、川牛膝、小茴香、香附等。若小腹胀痛者,可合用金铃子散;小腹刺痛者,可酌加制乳香、制没药、三七等;排尿不畅者,可酌加王不留行、路路通、蜈蚣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