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这一局部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和另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有相似之处,在此进行类比,这样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
-01-
放疗射线是穿透性的。射线到达体内肿瘤需要经过皮肤及其他正常组织和脏器,其电离辐射也会损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这些副作用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这与手术切除体内肿瘤时,必须切开皮肤及其他正常组织和脏器后,才能到达肿瘤部位进行切除类似。手术的这种操作也会引起出血、疤痕、感染等并发症和副作用。而质子重离子放疗,因为独特的布拉格峰效应,在这方面的毒副作用会比光子放疗要轻。
-02-
放疗时选择照射的区域通常包括整个肿瘤加上少量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需要照射正常组织主要是出于如下两个原因:
(1)放疗一个疗程一般需要照射多次(平均30次左右),考虑到呼吸和体内器官的正常运动造成的身体移动,经历了一定的照射次数后,肿瘤的位置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范围需要外扩。这点也和外科手术类似,医生无法%按照CT/MRI等影像中呈现的肿瘤形状和大小进行切除;同时为了避免切破肿瘤造成肿瘤播散,外科医生也需要将切除的范围外扩。
(2)减少癌细胞扩散到肿瘤旁正常组织(称为局部微扩散)造成复发的可能性--这一点也和外科手术类似,外科手术同样需要这么做,以防止微扩散和微转移。
上图中GTV大体肿瘤靶区是实际的肿瘤范围,但是考虑到局部微扩散/微转移的影响,以及实际上多次放疗过程中的身体移动、呼吸运动等因素,实际上放疗的区域是PTV计划靶区,比肿瘤实际范围要大。这只是一个大致图示说明这几个概念,实际上PTV不会比CTV大这么多。每种肿瘤根据临床放疗指南都有明确定义的GTV/CTV/PTV。
-03-
不同科室的放疗质控、放疗医生和物理师的水平会影响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范围。这点和外科手术类比,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医院外科医生和麻醉师等的经验和水平都会有差异,医院差异巨大。同样的患者在医院接受外科手术,出现的并发症和副作用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差别也很大。
以下我们就一些常见的局部反应,了解相应的处理措施。
皮肤反应
放疗后两到三周,患者在放疗区皮肤会出现干燥、色素沉着、烧灼感、脱毛、皮肤脱屑、发痒,严重的甚至出现水泡破溃。通常注意以下几点,严重的皮肤反应出现几率会大大减少。
穿着纯棉宽松的衣服;保持放疗区皮肤的清洁干燥;
避免在放疗区皮肤使用肥皂、沐浴液等;
不能摩擦或者抓挠敏感部位,不要使用过烫的水。
不要自行在放疗区皮肤涂抹各种药粉、药膏及护肤霜;
不要让放疗区的皮肤在阳光下暴晒。
如果出现破溃,及时咨询医生,医生会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感染及促进愈合。
放疗结束几周后,多数皮肤反应会消退,而脱发大部分也会重新再长出来。
口腔黏膜反应
口腔及咽部的粘膜如果位于放疗区内,多数会出现急性的口腔及咽喉粘膜反应,通常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红肿、溃疡、味觉改变、疼痛、咽下困难等,部分会出现牙龈肿胀,后期出现龋齿。唾液腺受放射线照射后,会出现口干,口腔净化功能下降,这些症状在头颈放疗患者中非常常见。
放疗前进行口腔检查,清洁牙齿,处理龋齿及松动牙齿。
放疗中及放疗后,多用盐水漱口,早晚用软毛牙刷刷牙。
禁烟酒及槟榔,避免进食辛辣、油炸、过硬及过烫食物。
如果出现进食疼痛,可进食半流质及流质食物。
尽量保证适当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如果出现严重的反应,医生会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放射性肺炎
当一定体积的肺组织受到相当量的放疗剂量后,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及呼吸困难,症状轻重不一,通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所以放疗前要检查肺功能,制定适宜的放疗剂量很重要。放疗过程中注意保暖、勿受凉;多做深呼吸锻炼、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放射性食道炎食道接受放疗后的两到三周会出现胸骨后的烧灼感、吞咽困难等放射性食道炎症状。患者从开始放疗起,应避免进食过烫、过硬、过辣食物以减少对食道粘膜的刺激。少食多餐、缓慢进食、注意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的摄入。如症状非常明显,亦可以通过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来减轻粘膜的炎性反应及水肿,并适当予以静脉内补充营养。
放射性胃肠炎胃的急性反应通常有厌食恶心、呕吐,严重者会有胃出血、穿孔。急性肠道反应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而放射性直肠炎有明显的里急后重、粘液血便及大便疼痛,严重的会出现肠管狭窄、穿孔。患者应清淡饮食、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严禁烟酒。可适当进食蜂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根据情况使用开塞路通便。
放射性膀胱炎当进行盆腔放疗时,会出现放射性膀胱炎,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排尿不畅、尿频尿急、血尿、尿痛等,通常可以控制,待放疗结束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患者应多喝水,并且在放疗前保持膀胱的充盈,以减少膀胱的照射体积。
以上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一些早期局部反应,还有人体一些非常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肝、脑、脊髓、肾脏、眼睛等,包括以上出现早期反应的组织,通常可以耐受一定的剂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果超出了可耐受的范围,则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损害,即晚期损伤。
所以,放疗应该在保证肿瘤组织所必须的治疗剂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放疗副作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编者按放疗是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但在放疗期间,其副作用如影随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过往的众多科学研究中,已经发现服用某些特种乳酸菌制剂,可以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大幅度缓解放化疗对于肠胃道的破坏,对缓解便秘、腹泻、疲惫乏力、口腔溃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副作用,有着极其良好的改善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更能有效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