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膀胱黏膜无腺体存在,由于下尿路梗阻(结石、感染、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排尿不畅.残留的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时间延长,膀胱黏膜在某些刺激因素(如细菌、病毒、结石或异物等)长期作用下,正常黏膜上皮内形成Brunn巢,从而成为囊/腺性膀胱炎,即移行上皮单纯增生→Brunn芽→Brunn巢→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
最常累及膀胱颈和三角区,也可累及全膀胱黏膜,若累及输尿管末端开口处则可导致肾积水。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等一系列症状。
分为结节型、片状增厚型、弥漫增厚型。病变发自膀胱粘膜层不侵犯肌层,无膀胱壁浸润。血管分布与膀胱壁平行,血流信号稀少,多为静脉血流,R10.。
一、结节型:膀胱内壁朝向膀胱内的结节样隆起,形态可规则或不规则,多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基底部较宽;结节内部呈中等或略强回声,部分较大结节内可见小片状囊性无回声区;病变区膀胱壁肌层与浆膜层回声连续完整。
二、片状增厚型:声像图上可见膀胱内壁局限性增厚,表面可光滑或呈细锯齿状;增厚区呈均匀或欠均匀的中低回声,与周围正常膀胱粘膜分界明确;病变区局部膀胱壁连续,黏膜下层多可以分辨;
三、弥漫增厚型: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壁呈节段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轻者膀胱壁增厚仅数毫米,重者整个膀胱壁增厚可达几厘米,膀胱腔明显缩小,部分内部可见多发小的囊性无回声区,粘膜下层结构层次可辨认。膀胱顺应性减低,可导致双肾盂积水,肾功能衰竭。CDFI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多为细线状平行于膀胱壁的静脉血流,也可偶见动脉血流,多为低速高阻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