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分享,作者手机
医院做过尿常规和肾功能,但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所代表的临床意义就不甚了解了,今天就带大家去探索一下尿常规和肾功能。
尿常规属于常规检测项目,由检验科常规体液组进行检测,分为尿干化学和尿沉渣两部分。医院会把这两项同时检测,医院或者体检一般只做干化学部分。
干化学检测报告单(图片摘自网络)
首先介绍尿常规干化学检测项目有:葡萄糖,胆红素,酮体,尿比重,隐血,酸碱度,白细胞,尿胆原,抗坏血酸这几类。
标本要求:
1标本来源:新鲜尿液
2不可接受标本:超过1小时,没有按规定使用洁净、干燥的容器以及低于最低检测量的尿液。
3标本保存:应在2小时内对尿液进行检验。
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1pH值:随机尿标本为5.4~8.4。
正常尿液可呈弱酸性。肉食者多为酸性,蔬菜水果可致碱性。久置腐败尿或泌尿道感染、脓血尿均可呈碱性。结石尿的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结石见于碱性尿;尿酸盐、胱氨酸结石多见于酸性尿。酸中毒及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时尿可呈酸性。
2比重: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成人:1.~1.;新生儿:1.~1.。
比重增高:尿少时比重可增高,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脱水等;尿增多同时比重增高,常见于糖尿病。
比重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连续测定尿比重比一次测定要更有价值,慢性肾功能不全呈低比重固定尿。
3白细胞:阴性
阳性结果提示泌尿系及邻近器官有感染性病变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可出现短期的白细胞尿。肾结核、肿瘤,肾移植后有排斥反应者,成年妇女生殖系统有炎症时都可出现白细胞。
4隐血:阴性
增加常见于肾小球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5蛋白质:阴性
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蛋白尿。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溶菌酶尿等属肾前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血管病、中毒等原因引起。肾后性则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炎症、肿瘤、结石等。按尿中蛋白量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三类:
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小于0.59/24h,可见于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肾盂肾炎、体位性蛋白尿等;
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0.5~49/24h,除肾炎外,可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
重度蛋白尿:尿蛋白大于49/24h,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6亚硝酸盐:阴性
阳性多见于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7葡萄糖:阴性
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动等也可致阳性反应。服用大量维生素C或汞利尿剂后可呈假阴性。
8酮体:阴性
正常尿液中不含酮体;严重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呈强阳性反应;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9胆红素:阴性
在肝实质性及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均可出现胆红素。在溶血性黄疸患者的尿中,一般不见胆红素
10尿胆原
正常人为弱阳性反应,尿液稀释20倍后多为阴性。尿胆原阴性常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尿胆原增加常见于溶血性疾患及感实质性病变如肝炎时
11抗坏血酸(VC):含量过高可使试纸法葡萄糖和隐血结果呈假阴性。
下面介绍尿沉渣,尿沉渣实验就是尿液中的有形状成分。是原尿经过离心后,形成的沉渣。是尿液有形成分质和量的组合。包括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精子等各种有形成分。
尿沉渣检验数据(图片摘自网络)
尿沉渣主要检查的是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这几个重要指标。其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为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所谓每高倍视野是指显微镜扩大倍时的每一个视野。管型可根据横径大小分为(1)狭窄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大小),(2)中等宽度型(3-4个红细胞直径大小),(3)宽型(5个红细胞直径大小)。宽型管型提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在尿沉渣中同时还可以见到少数透明管型及少数扁平上皮细胞、尿酸盐、磷酸盐及草酸盐等结晶。
1.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摄入别瞟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红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证明肾性出血。出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的出现进一步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入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如摄入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等药物,尿液中可出现管型。
5.结晶生理性结晶常见的有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结晶。病理性结晶主要有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造影剂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阿司匹林结晶、磺基水杨酸结晶等。
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单(图片摘自网络)
肾功能检查主要由生化组进行,主要检测方式由湿式化学和干式化学。两者检测方法不同,但结果意义相同,不做介绍,本文主要以血清湿式化学为主。
肾功能主要由肌酐,尿素氮,尿素氮/肌酐,尿酸,尿素这几类。其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为
尿素氮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1.8~6.8mmol/L尿素酶-钠氏显色法3.2~6.1mmol/L。
临床意义:
①加重病情
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
②症状
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79.6~.6μmol/L女70.7~.1μmol/L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尿素
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临床意义:
①加重病情
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
②症状
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μmol/L女89~μmol/L60岁男~μmol/L女~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由伤可以看出,尿常规和肾功能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检查,所以不要为了图省事,简单的认为尿常规就能代替肾功能检查。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想法,尿常规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肾脏问题,但是不能诊断问题的根源,甚至不能看出某些病变的发生,因此要加大重视。日常多喝开水,不要憋尿,注意卫生,让一个健康的肾脏陪伴大家。有身体不适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作者0
作者手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