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乡·大寨
9月,走进满目金色的腾冲市清水乡大寨村,遍地似锦繁华。时光虽已悄悄带走这一季的青葱,留下岁月的痕迹和回忆依旧温良。古来就有“小和顺”美誉的清水乡大寨村,不但风景秀丽,人文同样可圈可点。这里还是腾冲至缅甸古道南线出县城到绮罗,往清水下梁河途中串起的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沿古道大集朱星街南下两公里左右,迎面就有一个坐山面水、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这就是大寨村。远观村寨巷道纵横相间,缓坡上的房屋鳞次栉比,一条弧形的大路缠绕在村寨底部与田野之间,初秋的大地草木葳蕤,庄稼竞长,金黄的万寿菊开得正艳,山坡、村寨与田野错落有致,色块鲜明却又相互交融,一幅无需渲染的斑斓画卷。
古道客来早,山村梦醒迟。古老的村寨罅闭着惺忪的睡眼,在清晨的薄雾里渲染出淡淡的乡愁,仿佛一觉醒来,就在等待着一场期待已久的回归。
村寨正面与田坝之间的台地上,一座四檐飞角、四面敞亮的长亭迎风独立,这是专为在家的女人们建盖来遮风避雨的洗衣亭。亭子里分隔出十个水池,随意地摆放着几条小板凳和几个用来拍打衣服的打板,一切都安静在微凉的秋意里。“现在各家各户都安装了自来水,年轻人的衣服有各种纽扣和装饰物,不会用打板、也不喜欢和别人混洗,都在家用洗衣机或手洗了,只有中老年人还会来洗衣亭里洗衣服,拉拉家常,说说闲话,养养心神,打发日复一日安安静静的岁月。”前来给我们当向导的村民潘正良说。
洗衣亭,其实已经成为一种情愫的寄托,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了历史和文化的乡风民俗的传承。
沿着洗衣亭旁边的台阶往下走,田坝边用火山石镶嵌着一口老水井,一面墙上镶嵌着龙王神位。露天的水井里长满了青苔,显然已经弃用多年了。“这口井叫做龙井,是大寨村传统的饮用水井。在没有安装自来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到这里来挑水洗菜。这些年不用井水了,但水井是每个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外出的村人归来都会来看看。下一步将进行清理和保护性建设,把环境搞好,留住这一份乡愁。”村支书李凯明热情地给我们介绍。
大寨村的巷道有总巷和支巷,宽约2至4米,中间一条防滑的灯芯石是腾冲特有的清水老羊河红米石,两边用火山石块铺筑,干净整洁,巷道两边一色的清水石脚和土坯墙。每一条古意苍苍的小巷道都吸引着我们的脚步,让我们好奇地想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面究竟藏着多少喜怒哀乐的故事。
熟悉村情的潘正良随意地敲响了两扇紧闭的大门。除了年年更换的对联和门神外,整座大门及门楼无不展示着时间的久远和岁月的沧桑。在几声问答之后,厚重的楸木大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了,一位老妈妈一边开门,一边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到家里。老妈妈叫李文芬,清水罗苴冲人,二十岁进入这个家庭,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她的老伴曾经是财会方面的专家,从原县财政局退休,已经去世了。四个儿子都是在外谋生活,一家人聚少离多,大多数时候就是李文芬一个人在家,好在老人身体好,耳聪目明,生活还能自理。这所老宅有一进两院,全楸木料,是李文芬的公公手上盖的,她嫁过来的时候就是这样子,有一百多年了。
潘正良说,李文芬的公公是寨子里的文化人,做生猪生意起家,平时替村里人抄抄写写,为人勤劳正直,最恨懒惰之人,寨子里那些游手好闲不爱劳动的人跟他打招呼他都不怎么愿意搭理。这从他家堂屋的门板上用繁体字书写的“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两行字上可见一斑。
李文芬患有高血压、膀胱炎等疾病,平日里,她会在下院的园地里种植绞股蓝之类草药泡水喝,通过慢慢调理,目前身体还算康健。我们告别出去,老人送到门外,慢慢坐到门口的一个石凳上说:走不动了,大多数时光,自己就在这里坐着望望人。这一刻,我真希望大寨也像和顺一样人来人往,让老人的晚年增添无限新鲜的记忆和期许。
我们随意走进大门敞开的徐永川家,闲聊时恰好同一巷道的李绍泽过来串门。他们两家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劳致富,是寨子里率先翻盖新房的人家,正屋沿用了传统的木料建设,早已过上小康生活了。
徐永川家园稍微窄小,房屋建设紧凑,装修和环境布置简约而华丽。徐永川今年六十六岁,气色饱满,见多识广而谦和儒雅。他20世纪80年代初中毕业后到梁河代课两年,后来赶马下“夷方”谋生,先后在梁河、盈江、瑞丽和腾冲等周边城市打工、开铺子,劳碌半辈子,养育子女成人,现在子女都在外打工,家庭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徐永川家对面,是一所几进几院的大宅院,虽然也是传统的清水石脚土坯墙,却自有大户人家的气势,这便是大寨村乃至整个清水乡当年最有名的大财主李朝静家。当年,李朝静充分利用了居住在古道边、交通便利的优势,赶马下“夷方”经商起家,逐渐成为有钱有势的一方大户。村人们形容说,那时候李朝静跺跺脚,清水的大地都会抖三抖。跟许多腾冲富商一样,有钱之后第一要做的事情,便是修建豪华的宅院,比如腾冲最有名的东董西董南刘北邓弯楼子,这也是他们留给后人最直观可见的财富。我们本想进入大宅院看看,可惜上门有“铁将军”把守,多少有些遗憾。
李朝静家的后人有一百多个,生活在缅甸和云南、四川、广州等地,现在这所老宅院属孙辈李绍翔所有。李朝静的胞弟李朝治也是沿着中缅古道经商,主营花纱生意,为人谦和,体恤乡邻,曾经是民国时期腾冲有名的花纱大王。年,李朝治眼看形势不好,便压上全部家当打算做最后一场生意,不幸遇上日军入侵而血本无归。其后代现居缅甸和北京、贵州等地。老宅院卖给族人李绍泽,建成了现在宽敞华丽的新家园。
李绍翔在腾冲城里经商,主营根雕、茶桌等实木工艺品,早就有意于家乡的保护和开发。年他曾邀约了一位主营民宿开发,有经济实力和丰富经验的四川老板到大寨村考察项目,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李绍翔说,当前主要是做好老宅子的管理和保护,下一步将按照乡村发展规划,投资或引资率先对自家的老宅院进行开发,做成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宿。
相邻的佤寨司莫拉开发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司莫拉之行后,迅速火热的乡村特色旅游深深触动了大寨人平静的心。大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挨近热海和黄瓜箐温泉,寨子面前是秀美的田坝,背后和侧边是宽广的青山绿水,山谷里也有几处天然温泉,具有理想的休闲旅游综合开发条件。在清水乡工作并挂钩联系大寨村的周家健说,第一次来到大寨村,恍然觉得是到了早年的和顺乡,让人情不自禁地衍生出一种浓浓的故乡情结。据了解,清水乡下一步将结合全域旅游和“一环三片、六村六品”的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先做好传统村落和山水田园保护,再统筹谋划旅游开发,实施环坝子旅游环线建设、特色农业种植、民居民宿、山水风光等系列项目,做活美丽田园,做美传统村落,做强康养温泉。让田园、古村、温泉、山水从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在“农旅融合”上做出示范,在“温泉休闲”上做出精品,召唤游子回乡,吸引游客驻足,将名声在外的“小和顺”建设成为休闲旅游、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大寨。
来源:腾冲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