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又称为莽吉柿、凤果、倒捻子,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优稀水果。成熟山竹果壳呈紫红色,果肉白色透明,味偏酸,嫩滑清甜,具有“热带果后”之称。
山竹果重55~75克,可食用部分占29%~45%,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为14.3%~15.6%,柠檬酸和有机酸含量各是0.63%,维生素C12mg/Kg,除此之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在东南亚,山竹果皮一直被看做传统医药,切片晒干后可以用来治疗痢疾,慢性腹泻,腹痛,感染性创伤,化脓,慢性溃疡,淋病,膀胱炎等。
山竹本身的含糖量和蛋白质会比常见的水果略微的高一点点,所以吃起来口味会更加的甜蜜。山竹本身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肠道健康。
经过测定含量实验分析,发现山竹的果肉中富含磷、硫、钙、镁、锌、铜、锰等人体的必需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研究表明,山竹中含有较丰富的氧杂蒽酮和黄酮类等具有强抗氧化性的物质,对多种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因而杀菌消炎成效显著。另外氧杂蒽酮能够有效抑制自由基氧化,防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脏病的危害。
中医认为山竹性偏寒凉,能清热降噪,对阴虚火旺、声音沙哑、目赤肿痛具有很好的食疗效果。但每天食用山竹的量最好不要超过3个,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要控制一定的量。
山竹虽然味美,但有肾病和心脏病患者应尽量少吃,另外由于山竹糖分高,肥胖人群也要尽量少吃,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暖心小贴士:
1、挑选山竹时一定要选蒂绿、果壳颜色深紫色、果皮微软有弹性,果肉颜色洁白的新果。
2、挑选山竹要选底部蒂瓣多的,因为蒂瓣的片数和果肉的瓣数一样多,蒂瓣越多,果肉越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