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BPS定义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InterstitialCystitis/BladderPainSyndrome,IC/BP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尿急、尿频、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或盆腔疼痛,排尿后减轻为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又称为膀胱疼痛综合症。
IC/BPS发病和病因
IC/BPS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5-12,女性不明原因慢性盆腔痛中80-85%可能为IC/PBS。美国发病率为2.7-6.5%,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初步估计影响万人/年。目前研究提示尿路上皮功能障碍/GAG层的缺陷是IC/BPS的主要病因,加重了尿路上皮功能障碍/GAG层的缺陷。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IC/BPS的研究发现
011.治疗方法:PRP为Platelet-richplasma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RP是利用自身血液制作的富含血小板的高浓度血浆。其操作流程为:提取自身少量血液,通过高速离心沉淀和活化培养,分离富集的血小细胞细胞,通常浓度是正常血小板的五倍,PRP里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生长因子、弹性纤维生长因子、血管上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和修复因子。
022.治疗时间:注射方法可以在局麻下或者腰麻下使用膀胱镜将PRP提取物进行膀胱多点注射。注射时间,一周一次或者一周二次。治疗时间1-3个月。
033.研究发现:PRP能明显改善IC/BPS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缓解IC/BPS患者的疼痛,并呈现出时间依赖性,即PRP治疗时间延长IC/BPS病情稳定时间延长,但PRP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
PRP治疗IC/BPS疼痛的理论
PRP中的血小板和各类生长因子通过自我的生理调控和修复,加速组织的恢复进程,减轻膀胱局部疼痛和控制炎症,达到修复膀胱上皮损伤组织的功能,改善IC/BPS上皮损伤和疼痛。
间质之家点评:PRP治疗IC/BPS具有缓解疼痛效果和修复膀胱上皮损伤的功能,但不能改善膀胱收缩和扩大膀胱容量的功能,并且存在治疗相对复杂和费用较贵的缺点。当然,考虑到PRP修复膀胱上皮的功能,我们团队未来将探索把Tri-DMSO和PRP混合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希望Tri-DMSO和PRP混合制剂能显著的提高IC/BPS治疗效果。
聚医汇
科学〡客观〡严谨〡公益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
诊断〡治疗〡康复〡泌尿系统感染咨询
知识宣讲〡治疗指导〡前瞻研究
不忘初心为您服务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扫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