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膀胱炎费用
急性膀胱炎医院
急性膀胱炎手术
急性膀胱炎饮食
急性膀胱炎症状
急性膀胱炎治疗

肠癌案例直肠腺癌同时性肝转移术后复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m.360xh.com/202001/02/55183.html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肝脏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出现的转移,有15%-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已发生肝脏转移,而另有50%的患者在结直肠癌病情进展过程中会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是造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和全身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对外科新证据认识的加深,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转化治疗以及手术可切除性和预后的判断标准等也有了新的认识。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为患者制定适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直肠腺癌同时性肝转移术后复发病例的治疗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女,53岁;

主诉:便血年余(.05);

既往史:体健;

个人史:否认肝炎病史,无结核病史,否认疟疾病史,否认密切接触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倾向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

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直肠指诊,距离肛缘6cm直肠前壁可触及大小3x4cm菜花样肿物,活动度差,退指有染血。

检验结果:

CA4.5IU/mL0-15;AFP.59ng/mL0-7.0;

CEA87.19ng/mL0-3.4;CA.54U/mL0-39;

CA.9U/mL0-6.9;CA.75U/mL0-35。

肠镜检查(.09.05):距肛门8cm处见菜花样肿物,考虑直肠癌。

肠镜病理:低分化腺癌。

腹部或其他部位增强CT、MR、超声结果:

.09.07:上腹部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示肝脏形态、大小可,肝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异常强化信号影,增强扫描边缘强化,大者位于肝右后叶,大小约15mm×4mm。符合肝内多发转移瘤影像学表现;直肠局部壁增厚,呈等T1、稍长T信号,DWI上呈高信号,周围肠系膜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影像学检查

诊断结果:

直肠腺癌cT4bNM1,同时性肝转移。

点击下方,参与投票

第一次MDT讨论

胃肠外科:肿瘤属于IV期,直肠局部淋巴结转移,合并肝转移,患者目前没有穿孔、出血、梗阻等并发症,故暂不考虑手术。

影像科:肝脏可见多发转移结节,直肠系膜内多发淋巴结肿大。

介入科:患者肝脏多发转移结节,可行介入射频消融治疗。

肿瘤科:患者属于IV直肠癌并远处转移,目前没有合并症,可先行辅助化疗+盆腔局部放疗治疗。

病理科:肠镜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可加做基因检测指导临床治疗。

MDT结论:转化治疗,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放疗(长程)。

诊疗经过

转化治疗:

.09.0-.1.于肿瘤科行6周期FOLFIRI方案化疗,具体用药为:伊立替康30mgd1+氟尿嘧啶mgd1+氟尿嘧啶4.3g持续泵入46h+左亚叶酸钙mgd1,,过程顺利。

6周期化疗后复查肝脏MR平扫见:多发肝转移瘤复查所见,较前好转。

影像学检查

.1.1联系放疗科,行体网制作、CT模拟定位,制定放疗计划。.01.11始行盆腔放疗:调强DT:cGy/5f,每周放疗5次。

.01.14、.0.05行放疗增敏,给予雷替曲塞5mg静脉注射。末次放疗时间.0.15。

.03:多发肝转移瘤,较前增大;中位直肠Ca(约T3NMx,CRM-)。

影像学检查

.03.5-.04.17行3周期FOLFIRI方案化疗,具体用药为:伊立替康30mgd1+氟尿嘧啶mgd1+氟尿嘧啶4.3g持续泵入46h+左亚叶酸钙mgd1,,过程顺利。

.05.03复查:肝脏大小形态可,肝内见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较大者直径约34mm,较前MR增大。考虑肝内多发转移瘤,较前进展。

.05.03影像学检查

药物治疗:

患者基因检测结果:KRAS基因突变:阳性;NRAS基因突变:阴性。

加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提高化疗疗效,

.05.04-.10.18行9周期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具体用药为:伊立替康30mgd1+氟尿嘧啶mgd1+氟尿嘧啶4.3g持续泵入46h+左亚叶酸钙mgd1,+贝伐珠单抗mgd1。

.06.05肝脏大小形态可,肝内见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较大者直径约0mm,较.05.03CT所示减小。直肠局部壁增厚,管腔狭窄,周围肠系膜见略肿大淋巴结。

.06.05影像学检查

.11盆腔MRI示肿瘤侵犯侵及直肠壁全层,未侵及直肠壁外;未累及双侧耻骨直肠肌,淋巴结评估较.03.10片缩小。CRM(-)。符合中位直肠癌(约T3NMx,CRM—)复查所见,较前.03.10MR范围缩小。

肝脏形态、大小可。S8段肝顶处、S6段类圆形略长T1略长T信号,DWI呈高信号,大小约6mm×9mm、13mm×17mm,边缘强化。S7段近第二肝门区类圆形长T1长T信号影,DWI高信号,约15mm×17mm,动态增强中心强化范围逐渐增大;S3段另见类似信号小结节影,动态增强充填样强化。肝S6、S8段转移瘤,范围较.09.08CT变化不大。

.11影像学检查

.1行PET-CT示:

1.直肠局部肠壁轻度增厚,代谢异常增高,SUVmax约11.4;

.肝实质内个低密度结节及肿块,其内伴钙化,环状、结节样代谢异常增高,SUVmax分别约9.、1.;

3.腹膜后腹主动脉旁及左侧髂总血管区枚肿大淋巴结,代谢增高,SUVmax约4.9;以上提示直肠癌并肝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仍有肿瘤活性。

疗效评价:(乙状结肠)管状腺瘤;(直肠)粘膜组织呈中度慢性活动性炎,局灶腺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灶区癌变(粘膜内癌)。

.11.16肠镜检查

疗效评价:患者经过化疗、放疗后经多学科会诊讨论,肿瘤缩小,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达到PR,下一步治疗方案?

第二次MDT讨论

下一步治疗策略讨论:

继续原方案治疗?

更改全身方案治疗?

原方案治疗+局部治疗?

手术:同时切除?先原发灶?先转移灶?

MDT结论:手术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肝转移灶切除术。

手术治疗:.1.17于胃肠外科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肝VIII段、VII段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TME)+末端回肠造口术”,术中探查:肝VII段可见一结节,大小约*cm,边界清,突出于肝表面,肝VIII段可见一结节,大小约3.5*3.5cm,突出于肝表面,边界清。肿瘤侵及直肠浆膜,与周边组织器官未见明显侵犯。

术后病理:

1.(直)肠中-低分化腺癌(溃疡型,范围3*cm),侵达外膜,未累及近切缘、远切缘、环周切缘及送检下切缘,肠周淋巴结(6/6)内见癌转移,送检癌旁(0/1)、系膜区(0/1)淋巴结内未见癌转移,其中(送检中央区淋巴结)为纤维、血管及脂肪组织,未见癌累及。

.(肝)组织内见腺癌转移(处,大者直径3.5cm,小者直径0.8cm),累及肝被膜,未累及肝断端。免疫组化:MLH1(+),MSH(+),MSH6(+),PMS(+),HER(0),S示神经侵犯(+),经CD31及D-40染色间质脉管癌栓(+),Ki-67阳性率约80%。

术中病灶

检查项目:KRAS、NRAS基因突变检测

检测方法:PCR-荧光探针法

检测结果:

核酸提取及质量控制:通过

检测结果:KRAS基因突变:阳性(突变);NRAS基因突变1、13号密码子突变:阴性;NRAS基因突变61号密码子突变:阴性。

.01.31、.0.7行术后第1、周期FOLFIRI方案化疗,具体用药:伊立替康30mgd1+氟尿嘧啶0.7静脉推注d1+氟尿嘧啶4.3持续静脉泵入46h+左亚叶酸钙mgd1方案化疗,过程顺利。

.03.1于我院胃肠外科在全麻下行“回肠造口还纳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

.03.0肝脏大小形态可。肝内多发类圆形长T1长T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腹腔内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考虑肝内多发转移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

.03.0影像学检查

.04.6、.05.15行第3、4周期FOLFIRI方案化疗,具体用药为:伊立替康30mgd1+氟尿嘧啶0.7d1静脉推注+氟尿嘧啶4.h持续静脉泵入+左亚叶酸钙mgd1,过程顺利。

.06.16肝内见多发类圆形低混杂密度影,边缘欠清晰,较.03.0CT范围增大,肝内多发转移瘤复查,较前进展。

.06.16影像学检查

.06.01行第5周期FOLFIRI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化疗,具体用药为:伊立替康30mgd1+贝伐珠单抗注射液mg静脉注射+氟尿嘧啶0.7d1静脉推注+氟尿嘧啶4.h持续静脉泵入+左亚叶酸钙mgd1,过程顺利。

.06.0-.08.16行第6-9周期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具体用药为:奥沙利铂mgd1+氟尿嘧啶0.7d1静脉推注+氟尿嘧啶4.h持续静脉泵入+左亚叶酸钙mgd1+贝伐珠单抗mgd1。

.08.08肝内见多发类圆形低混杂密度影,边缘欠清晰,部分较.06.18CT范围增大。

.08.08影像学检查

.08.14行CT引导下肝脏转移瘤放射性粒子置入术,共置入15碘粒子粒,手术顺利。

.08.30再次行CT引导下肝转移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共植入15碘粒子粒,手术顺利。

.09.17复查:肝脏大小、形态可,肝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欠清晰,部分病灶内见多发高密度粒子影及气体密度影。肝内另可见少许高密度影,较.08.08CT所示相仿。肝多发转移瘤粒子植入术后所见。

.09.17影像学检查

.1右肺多发结节影,转移瘤可能性大;肝多发转移瘤粒子植入术后并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前进展;直肠见金属吻合器影,吻合口壁略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欠清晰,骶前软组织略增厚,较.09.17CT所示大致相仿,盆腔内水样密度影。

瑞戈非尼40mg×3盒/mgqd。

.1.06影像学检查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该患者初次诊断为IV直肠癌,肝转移,术前经过化疗、放疗等转化治疗后手术同期切除直肠肿瘤及肝转移瘤,术后继续给予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但术后仍然出现复发。

术后肝脏多发转移,行粒子置入,局部放疗,病情似乎得到一定缓解,但最终仍然出现全身多处转移,选用二线靶向药物,最终患者死亡,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约8月,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是远处转移,而肿瘤局部并没有复发,所以如何预防肿瘤远处转移及肿瘤全身治疗是未来治疗的焦点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ONCO前沿所有。其他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yan.com/jxpgyyy/4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