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常见到一些病友拿着检查结果焦急地询问医生:“为什么尿液检查无异常,且吃了那么多药,但尿频、尿急、尿痛仍未见好转呢?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这时,有经验的医生会建议他们做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如此,相当部分病人可以得到确诊,原来他们是患了一种特殊的膀胱炎症——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三角区,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这种患者的膀胱粘膜组织演变成腺上皮,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常被误诊为“尿路感染”在内科治疗多时,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学,膀胱镜检查可发现三角区及输尿管开口处散在或簇状滤泡或落雪征,病变呈多中心性,多形态性或混合存在。
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经膀胱镜电切手术(TURP)是主要的方法,对于局限性病灶有一定的效果;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广者,有可能切不干净而导致复发;并且广泛的电灼和术后膀胱灌注会加重膀胱刺激症状,加重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曙光,不论是局限性还是广泛性炎症,采用中医药治疗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腺性膀胱炎属中医学“淋证”范畴,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隋代《诸病源候论》将本病的发病机理作了高度明确的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六腑以通降为顺,膀胱依然。笔者认为肾阴亏虚,痰热瘀阻,腑气不通是该病的基本病机,发现“气滞痰瘀、阻滞经络”在腺性膀胱炎发病中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在继承历代先贤治疗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濡养阴液、化痰解郁,理气活血”的思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疗程2-3月,部分患者膀胱镜检查可发现病灶减轻或消失。
治疗前图片
治疗后输尿管开口滤泡消失,仅剩下三角区滤泡
腺性膀胱炎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证据,积极的治疗和周密的随访得到大家的公认和提倡,腺性膀胱炎易复发,因此定期复查很重要,一般在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以后每6个月复查1次,应持续2-3年左右,以便及早发现可疑病变并及时处理。
医院李波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