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列举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诊治情况。
病例1:男性中年患者,超声发现膀胱病变,经2次电切治疗,诊断为“腺性膀胱炎”,未膀胱灌注。第二次电切后半年复发,到目前为止随访5年,影像学检查膀胱肿块仍为1.0cm,无恶变和进展。
病例2:女性中年患者,在外院因尿频尿急,做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腺性膀胱炎”,因不愿手术和膀胱化疗药物灌注,到我门诊就诊。通过控制膀胱细菌炎症、轻淡饮食、保持好心情,1年后复查,膀胱病变消失。
病例3:男性中年患者,因排尿困难、膀胱多发肿块住院。入院后,电切镜检查发现膀胱内病变广泛,无正常膀胱粘膜,做局部病灶电切,改善排尿困难,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出院后未治疗,1年后膀胱镜检查,病变散在存在,无尿急尿频和排尿困难。
一、概述
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是病理诊断,表现为膀胱粘膜尿路上皮呈腺性增生样的病变。男女发生率相似,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往认为腺性膀胱炎是少见病,随着泌尿系超声检查的普及和患者的重视,腺性膀胱炎已经成为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病因和病理
Vonlimbeck于年首次描述了腺性膀胱炎。虽然腺性膀胱炎的病因仍有争议,目前认为是膀胱粘膜在某些刺激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如细菌性膀胱炎、膀胱局部炎症或膀胱结石等。
腺性膀胱炎的形成过程:正常膀胱粘膜上皮内形成Brunn巢,从而成为囊性/腺性膀胱炎,即移行上皮单纯增生→Brunn芽→Brunn巢→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
三、临床表现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和普通细菌性膀胱炎一样,多表现为顽固性尿急尿频,一般无尿痛,可以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以及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尿失禁、性交痛等一系列症状。如果引起肾积水,可出现腰酸、腰胀等不适症状。膀胱颈处的腺性膀胱炎,可以引起排尿困难。
由于腺性膀胱炎可以合并细菌性膀胱炎、膀胱癌等,因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少数病人是因为其他问题进行膀胱镜检查时无意发现。
四、诊断
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活检。
膀胱颈和三角区是腺性膀胱炎最常发生的部位,可以累及整个膀胱粘膜,如果累及输尿管开口,会引起肾积水。膀胱镜检查时,病变呈现不同的形态改变,例如乳头状瘤样型、泡疹样型、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广基蘑菇状型或尖叶状隆起肿块。一般将慢性炎症型、黏膜无改变型、小范围滤泡增生型定为低危型;将广泛滤泡增生型、乳头瘤样型、肠腺瘤样型定为高危型。
目前认为:腺性膀胱炎的恶变发生率极低,2%,其中,只有肠型腺性膀胱炎才有恶性倾向。
五、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主要与膀胱癌、膀胱小梁形成、膀胱结核、输尿管间嵴肥厚、长期保留导尿的神经源性膀胱等进行鉴别。腺性膀胱炎的确诊主要是依据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
六、治疗
1.针对腺性膀胱炎引起的下尿路症状,需要积极对症处理,如缓解膀胱痉挛、减轻尿路刺激症状、碱化尿液等。
2.如果病因明确的,则在对症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消除慢性刺激因素,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3.非常谨慎选择目前普遍使用的经尿道电切/电灼术+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因为远期效果不好,复发率高,而且破坏了膀胱粘膜的完整性,容易反复尿路感染,经久不愈。对于因病变导致排尿困难,或不排除癌变,可以采用电切术。
4.健康饮食和良好的行为方式,也是预防腺性膀胱炎或减轻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
5.如果要药物灌注治疗,现在多不推荐化学药物,而是建议采用卡介苗、西施泰等免疫调节剂。
6.在处理腺性膀胱炎的同时,要警惕是否存在其他引发腺性膀胱炎的非泌尿系疾病,如盆腔脂肪增多症、肠道或妇科肿瘤等。
七、建议
1.患有腺性膀胱炎时,鉴别病理类型和是否具有恶性倾向非常重要,必须和医生仔细交流,充分评估治疗的利弊,从而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2.高危型腺性膀胱炎者,需要定期随访,膀胱镜检查很有必要。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