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SalixbabylonicaL.的叶。垂柳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白浊,高血压,痈疽肿毒,烫火伤,关节肿痛,牙痛,痧疹,皮肤瘙痒。
柳叶入药部位叶。
柳叶性味味苦,性寒。
柳叶归经归肺、肾、心经。
柳叶功效清热,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
柳叶主治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白浊,高血压,痈疽肿毒,烫火伤,关节肿痛,牙痛,痧疹,皮肤瘙痒。
柳叶相关配伍1.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鲜垂柳叶、鲜栗叶、鲜侧柏叶各60g。水煎服(煎1h以上),10d为1疗程,间隔-3d,再服1个疗程。
.治膀胱结石:垂柳叶、赤小豆、玉米须(或根叶)各30g,滑石粉、黄柏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3.治高血压:新鲜柳树叶50g。水煎浓缩成ml,分次服,6d为1疗程。(1-3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卒得恶疮,不可名识者,及面上恶疮:柳叶或皮,水煮汁,入少盐频洗之。(《肘后方》)
5.治疖肿,乳腺炎:柳树叶切碎煮烂,过滤,浓缩至糖浆状,外敷。(《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柳叶膏)
6.治背痈:垂柳鲜叶、鲜丝瓜(如有八棱丝瓜——奥丝瓜更佳)各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7.治小儿丹,烦:柳叶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以洗十度。(《鬼遗方》)
8.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柳芽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9.治眉毛痒落:垂柳叶,阴干,捣罗为末。每以生姜汁,于生铁器中调。夜间涂之,渐以手摩令热为妙。(《圣惠方》)
柳叶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柳叶采集加工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柳叶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柳叶形态特征垂柳:又名杨柳,小杨,水柳,青丝柳,垂丝柳,清明柳。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而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雌花序长达-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mm,花期3-4月,果期4-5月。
柳叶生长环境垂柳: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柳叶药材性状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锯齿,全体灰绿色或淡绿棕色。有叶柄,长0.5-1cm。质地柔软,气微,味微苦、涩。
柳叶现代研究1.治疗炎症感染。
.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柳叶相关论述1.《本经》:“主马疥痂疮。”
.《别录》:“疗心腹内血,止痛。”
3.《本草经集往》:“疗漆疮。”
4.《日华子》:“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服金石药人发大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
5.《纲目》:“疗白浊,解丹毒。”
6.柴裔《食鉴本草》:“新柳芽代茗,宜行气血。”
7.《本草再新》:“柳头平肝,发(散)热,能托能升,败毒,发斑。治小儿痧痘等症。”
8.《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高血压;外用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皮肤瘙痒。”
安国市普天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秉承“诚信是金质量是命”的企业宗旨,规范生产,质量至上;客户为尊,服务周到。欢迎各地经销商、代理商、合作伙伴莅临公司,参观、考察、指导。愿我们真诚合作、携手前行,共创中药事业新辉煌!
联系人:张经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