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
下面这款风靡全城的网红玩具
你玩过吗?
它的名字叫做——
巴克球
有一些深圳家长
为了提高自家宝贝的动手能力
会选择购买此种玩具
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也有很多深圳娃对它爱不释手
但其实
这种网红玩具暗藏危险!
2岁娃感染性休克
竟是因为5颗小球
一天晚饭后,深圳2岁的小静突然呕吐不止。这可把妈妈急坏了:“难道是刚吃的海鲜不太卫生?”于是,她带着小医院。
可是,住院治疗“肠胃炎”两天后,小静还是一直吐。一天下来,少说也要吐个十次八次。
眼见治疗没效果,医生让孩子拍片检查。这一查——
在小静肚子里
居然发现
有5个连成圈的小球!
X光检查发现,小静腹中有5颗小球。
看完片子,妈妈后背一阵发凉:“这些小球……怎么像是之前买的玩具?”
原来,妈妈在网上看到网红玩具巴克球,觉得好玩又益智,所以给小静哥哥买过。这些强磁性金属小圆球,每个直径只有5毫米,吸在一起就能组合成任意造型,不仅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很多年轻人也爱玩。
真要是吃了这个巴克球
问题就可大可小了
▽
如果孩子能自行上厕所拉出来,那就没事;但要是卡在肠道里,后果就很严重。
既然孩子没有异常
小静家人决定先等等看
然而,情况却有了变化……
▽
5个小球牢牢地吸在一起
医生紧急手术
次日一早,小静上了手术台。“拆弹行动”正式开始。
打开腹腔后,医生终于找到了磁力球排不出来的原因:这5个小球分布在不同的肠段,但却牢牢地吸在一起。
医生小心地取出小磁球,再把穿孔的肠道切除,最后进行了缝合。整个手术足足花了2个小时。
手术中取出的5颗小磁球。
然而,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由于感染较重,孩子术后病情仍然危重,需要继续靠呼吸机支持,并且进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直到一周后,小静才脱离了“鬼门关”。不过,她仍然会反复发烧。继续抗感染治疗20多天后,她的病情才真正得以控制,体温终于恢复正常。
看到孩子遭了这么多罪
还差点没命
一家人又是心疼,又是后悔
但被“巴克球”坑了
绝不仅仅只有小静一人
医院已收治
6名误服巴克球的孩子
今年以来,深儿医就收治了6个误服巴克球的孩子。而这样的病例,在往年也是有的。
所有家长注意:
误吞巴克球的孩子
主要还是5岁以内的最多
往年
这样病例比比皆是
1
年1月,深圳18个月大的小安(化名)不知道啥原因反复呕吐。就这样过了一周,孩子的精神逐渐变差。心急如焚的爸妈把孩医院,并做了个腹部X光检查,结果发现,小安的肠道内居然有5颗连在一起的圆珠子!
小安身体里,磁珠吸附处的肠壁已经出现了3处坏死穿孔,大量粪液已经流进肚子里了。所幸的是,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和术后10多天的抗感染治疗,孩子逐渐恢复,最终痊愈出院。
此外
偶尔也会有熊孩子
把它塞进羞羞的地方
2
深圳13岁熊孩子
往“小鸡鸡”塞了14颗磁球
年11月,13岁的浩浩(化名)被爸医院泌尿外科门诊。一周前,浩浩的下腹部开始隐隐作痛。尤其是跑步时,腹部沉沉的,痛得也更厉害。熬了几天后,就连小便也会痛。
医生耐心询问下才知道,原来浩浩向自己的“小鸡鸡”里塞过“巴克球”!而且塞了10多个,已经一年半以前的事了。
拍完X光片后,医生发现:浩浩下腹部左侧像是挂了一道环形“手串”,10多颗珠子紧紧连在一起,固定在膀胱左侧壁。尿检后发现,浩浩已经有了慢性膀胱炎,细菌正在尿液中滋长。
好在,医生经过手术
终于把这“巴克球”取出来
一个个例子告诉我们
这巴克球,真的很危险!
网红玩具巴克球
为啥杀伤力这么大?
巴克球颜色丰富,样子像糖果,而且又小又滑,对小朋友来说充满着诱惑,极易造成误食。
巴克球是一种强磁力玩具。那么,它的磁力究竟有多强呢?曾有媒体做过实验——
当两颗巴克球稍微靠近时
就会产生很强的吸力
这是因为,巴克球具有高达高斯的磁力,是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标准(50高斯)的80倍!仅一颗小球,就能吸起两枚到三枚面值一元的硬币。
一般来说,巴克球被误吞,只有少数病例才能自行排出体外——
★如果孩子只是吃下一颗巴克球,不用着急住院。一般可以先在家观察,多数情况下能自行排出。
★如果是分次吃,而且吃了好几个巴克球,那么基本都要动手术取出。
如果发现得晚
或是耽误了治疗
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几个巴克球,隔着肠壁和肠系膜相互吸引,导致肠子及系膜被夹住。在持续磁力作用下,被压迫的肠管及系膜会逐步缺血、坏死、穿孔(吃下的巴克球越多,肠穿孔可能也越多)。
肠穿孔后,大量的消化液、细菌甚至粪便进入肠道,就可能会迅速引发感染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而这么危险的巴克球
孩子平时却很容易接触到
巴克球随处可买到
家长要多加小心了
学校周边的玩具店以及很多网店,都可以买到巴克球。价钱也不贵,颗只要10多块钱。一些热销网店,月销量基本都在几千到几万颗之间。
医生提醒有娃一族
别买巴克球!
要是家里已经买了巴克球,赶紧收起来,或者干脆扔掉。特别是二胎家庭,如果家中老大有磁力玩具,请立刻行动,避免年幼的孩子“中招”。其实
除了巴克球
还有N多小玩具
都很容易被孩子误吞——
家有这些小玩具
也要看好收起来
儿科专家根据近年来的接诊情况,总结出了十大“异物杀手”,几乎全是家中的常见物品——
快来看看
你家有没有
▽
1纽扣电池当一枚纽扣电池卡在孩子的喉咙时,如果超过6个小时不取出,电池的正负极在粘膜上就会被相连,导致短路、发热,热量会进一步聚集,并在数小时内严重灼伤食道粘膜。
2硬币硬币之类的东西,卡在食道入口,不仅会影响进食,还容易压迫气管,导致慢性缺氧甚至窒息。
异物在下滑过程中,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穿孔。若进入肠道,可引起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3螺丝、牙签、枣核等尖锐物误吞这类尖锐物,会刺破宝宝的食管、胃全层,甚至造成食管、胃穿孔。如穿透食管壁,累及主动脉壁,可能会发生主动脉食管瘘,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而死亡!
4棒棒糖之类棍状物如果误吞糖棍——
①看长度:一般短于5厘米棒子可自行排出,如果长于5厘米就不太容易通过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需通过胃镜取出。
②看质地:如果糖棍是纸质的,通常可在胃液作用下化掉;如果是塑料或是竹棍,医院请医生取出。
看到文章的最后
各位大家赶紧自查下
翻一翻家里有没有这款玩具
或其他暗藏危险的小东西
要特别注意安全隐患
别让这些变成伤人利器!
??????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
来源:南方都市报,如有侵权请和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