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又称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凤颈草、紫顶龙芽草、野荆芥。
马鞭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茎四方形,近基部可为圆形,节和棱上有硬毛。叶片卵圆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和缺刻,茎生叶多数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有硬毛,背面脉上尤多。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细弱,结果时长达25百米花小,无柄,最初密集,结果时疏离;苞片稍短于花萼,具硬毛;花萼长约2毫米,有硬毛,有5脉,脉间凹穴处质薄而色淡;花冠淡紫至蓝色,长4-8毫米,外面有微毛,裂片5;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子房无毛。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外果皮薄,成熟时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喜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地理分布: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全世界的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性味:苦,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①《别录》:主下部匿疮。
②《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⑤《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⑥《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⑦《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⑧《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⑨《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⑽《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脓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⑾《欧洲药学杂志》:治疗和预防血腥吸血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捣汁1~2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①《全国中草药汇编》4.5~9g。
②《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名家验方⑴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⑵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⑶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马鞭草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⑷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⑸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⑹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⑺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⑻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⑼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⑽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马鞭草
⑾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⑿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⒀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⒁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⒂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民间付方
⑴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⑵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⑶大腹水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⑷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⑸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⑹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⑺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⑻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尿路感染用量0.5~1两。
⑼脾脏肿大:马鞭草20克。鳖甲10克,白背叶20克,水煎服。
⑽内外痔疮:干根30克。猪大肠一段,开水炖服,1日一次,连服2~3天。
⑾跌打肿痛:干燥粉剂0.5克(鲜品3~5克)外用止痛,但是绝大多数人对其过敏。
民族用药阿昌药马鞭梢:全草治牙周炎,急性肠胃炎,尿路感染《滇药录》。
傣药牙项燕(西傣):根治胃腹疼痛,小腹扭疼;牙项燕(德傣):根治跌打《滇药录》。呀汉映:全草治扁桃腺炎,消肿,截疟《德宏药录》。牙项燕(西双版纳):全株治流感,感冒发热,肝炎,肠炎,喉炎,结膜炎,闭经,口腔炎,尿道炎,膀胱炎,疟疾,百日咳,血崩,胃腹疼痛,小腹扭痛,外用于湿疹,皮炎;全株(德宏)治扁桃体炎,浮肿,疟疾《滇省志》。马鞭草(德傣):全草治跌打损伤《德傣药》。牙项燕:根治胃腹疼痛,小腹扭痛《傣药志》。牙项燕:全株治流感,感冒发热,肝炎,肋间疼痛,肠炎,痢疾,喉炎,结膜炎,闭经,口腔炎,尿道炎,膀胱炎,疟疾,百日咳,血崩;外用于湿疹,皮炎,外治疝气,小儿头部串串疮;根主治跌打损伤,刀伤《民族药志一》。
崩龙药喀农:功用同傣族《滇药录》。喀农:全草主治疟疾《民族药志一》。
布朗药雅抗恩:功用同傣族《滇药录》。全株治感冒发热《滇省志》。雅杭恩:全草主治感冒发烧《民族药志一》。
哈尼药阿咯俄纪:全草治流感,感冒发热,肝炎,急性结膜炎,肠炎,赤白痢疾,尿路感染,闭经,疟疾,百日咳,跌打扭伤,口腔炎《滇药录》。
彝药磨卖施:全草治高热发斑,周身起黑斑块《滇药录》。全株治感冒发热,火牙痛,高热发斑,周身起黑斑块,男性脓血尿《滇省志》。全草治热毒内陷,咽喉肿痛,湿热黄疸,胃脘疼痛,肾病水肿,月经不调,疟疾痢疾,痈疡疔疮《哀牢》。马鞭草:木巴日波,木巴吾,磨米尔,磨卖施:全草或根主治乳疮,月经不调,痛经,百日咳,肠痛腹泻,赤白痢,肝痛,火眼,火牙痛,感冒高烧,跌打伤,疥疮,高热发斑,周身起黑斑块,白喉,流行性感冒,血吸虫病,丝虫病,防治传染性肝炎《彝植药续》。磨米尔:全草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痢,感冒发烧,火牙痛《民族药志一》。
白药修嘎嘎粗:功用同彝族《滇药录》。鲜嫩叶治急性胃痛;全株用于小儿雀盲,痢疾《滇省志》。麻撇梢,修嘎粗,阿尼波基,满呼德之:全草主治喉炎,牙周炎,尿路感染,急性胃痛.链霉素副反应耳聋《民族药志一》。
僳僳药亨色窝,阿约驱敏:全草治感冒,尿路感染,牙痛《滇药录》。莫九西:全草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牙疳,瘕瘕,痈肿疮毒《怒江药》。亨色窝,阿约驰敏:全草主治小儿雀目,痢疾《民族药志一》。
佤药日哎了:功用同僳僳族《滇药录》。铁马鞭,狗牙草:全草治尿道感染,尿血,肾炎水肿,流行性感冒,痢疾《中佤药》。日肮力,日端内:全草主治妇女小腹痛及月经不调《民族药志一》。
苗药麻筛:功用同僳僳族《滇药录》。奥向阳(融水):全草水煎冲蜜糖服治阿米巴痢疾,黄疸型肝炎;水煎服治尿路结石,感冒高热,疟疾,尿路感染,肝炎腹水,小儿破伤风《桂药编》。Reibjanglnbeat(锐江摆),Jablobgheid(加洛根),Uabjabcub(蛙加粗):全草治筋骨疼痛,腹痛,蚂蚱症《苗医药》。Jablaobgheib(加劳给):全草主治受凉发烧,腰痛,白痢,筋骨疼痛,骨折《苗药集》。嘉搂陔,马鞭洒,奥向阳:全草主治腹痛,跌打损伤,疝气,胸痛,尿路结石《民族药志一》。
壮药马害么:全草治疟疾,血吸虫病,感冒发热,急性发热,急性肠胃炎,菌痢,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月经不调,血瘀闭经,牙周炎,白喉,咽喉肿痛《滇药录》。倒勒撇(上思),燕子叉(忻城):功用同苗族《桂药编》。马兵燥,兜勒毕:全草主治尿路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阿米巴痢疾,黄疸,肝炎腹水,小儿破伤风,外治跌打损伤,疔疮肿痛《民族药志一》。雅当燕(my-axdangjen):治疗闭经,麻疹。
侗药血马鞭(三江):功用同苗族《桂药编》。Nyangtpiudt,娘球马鞭(Nyan-gtpiudtmaxbieenh):全草主治喂疟(打摆子),兜亮高(烧热病)《侗医学》。全草主治尿路结石,感冒咳嗽。
毒性: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制剂可治疗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后有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反应。孕妇禁服。
用药宜忌:孕妇慎服。①《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②《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