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码:
尿常规检查不仅肾病患者的常用检查手段,也是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是提供病理本质的重要线索,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液有形成分的增多。
●尿有形成份定量分析的优势定量计数尿液中的各种有形成份更准确反映疾病病情,并可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及评估疗效和预后
●样本类型及采样要求中段尿10mL,2小时内送检。
尿样应避免经血、白带、粪便等污染,并应避免摄入大量液体留尿送检。
门急诊患者可留取随机尿,肾病及住院患者尽量留取晨尿。
●临床应用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如结核、结石、肿瘤、血管、泌尿系统炎症、淋巴管病变等。
协助诊断由于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急性和慢性肝炎、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如急性汞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慢性铅、铬、镉中毒等
健康普查、家庭监护等。
●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等疾病,如见到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痔疮、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药物如别嘌呤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
白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急性肾盂肾炎、尿道炎、结石,膀胱炎等。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上皮细胞增多■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
■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管型增多■肾脏实质损害,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红细胞管型提示肾性出血。
■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膀胱炎则无管型)。
■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提示肾疾病恶化或进入晚期。
■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
■药物如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等可使尿出现管型。
尿有形成份定量分析已正式上线,更多详细咨讯,请致电检验科。编辑:陈锐审核:陈艳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