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8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上颌骨骨折
B.下颌骨骨折
C.牙槽骨骨折
D.颧弓骨折
E.颧骨骨折
44.上颌部外伤后摇动左上中切牙时,双侧的尖牙都活动
45.外伤时易造成脑脊液漏的是
46.骨折时造成下唇麻木的是
47.骨折时骨折段移位压迫咀嚼肌,阻碍冠突运动的是
48.骨折后影响眼外肌运动造成复视的是
答案:44.C.45.A.46.B,47.D.48.E
解析:颌面部各类骨折的特点是:摇动一个牙邻近多个牙一起活动时是牙槽骨骨折的特征;上颌骨骨折的LefortⅡ、Ⅲ型常伴有脑脊液漏;下颌骨骨折时易造成下牙槽神经损伤;颧弓骨折内陷移位压迫颞肌、咬肌,并可阻碍冠突运动引起张口受限;而颧骨构成眼眶的外侧壁,它的骨折移位可致眼球的外展肌受损,或眼下斜肌嵌入骨折线中,使眼球运动受限造成复视。
(49~5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固定桥粘固后3天出现咬合痛
B.固定桥粘固6个月出现咬合痛
C.固定桥粘固过程中出现疼痛
D.戴固定桥后出现牙龈炎
E.戴固定桥后食物嵌塞
49.创伤性牙周炎的表现为
50.创伤性牙周膜炎表现为
51.牙备后的过敏性疼痛可表现为
52.固定桥与邻牙接触点恢复不良可致
53.固位体边缘不密合会引发
答案:49.B.50.A.51.C,52.E.53.D
(54~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前伸髁道
B.前伸髁道斜度
C.前伸髁导斜度
D.侧方髁道斜度
E.侧方髁导斜度
54.前伸髁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称
55.牙合架上体现的人体前伸髁道斜度称
56.下颌做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方运动,与正中矢状面形成的夹角称
答案:54.B.55.C.56.D
(57~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间隙卡环
B.对半卡环
C.圈形卡环
D.回力卡环
E.三臂卡环
57.可减小游离缺失末端基牙扭力的卡环是
58.适用于前后有缺隙、孤立的前磨牙或磨牙的是
答案:57.D.58.B
解析:由于回力卡环的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或连接杆直接相连,耠力则通过人工牙和基托首先传至基托下组织上,可减轻基牙承受的铪力,起到应力中断的作用,因而适用于后牙游离端缺失,可减少末端基牙的扭力。对半卡环由颊、舌侧两个相对的卡环臂和近、远中两个验支托所组成,以各自的小连接体分别连接于塑料基托中有缺隙、孤立的前磨牙或磨牙上。
口腔执业医师每日一练总结11.患者男,20岁。左下颌骨肿大半年,X线见泡沫状阴影。病理检查见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腔,其间有纤维组织,伴有新旧出血,出血区见有多核巨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家族性巨颌症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D.动脉瘤性骨囊肿
E.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解析:家族性巨颌症X线显示颌骨对称性膨大,有多囊性密度减低区,排除A。甲状旁腺功能亢进X线显示边界清楚的局限型囊肿样的密度减低区,排除B。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变主要由增生的朗格汉斯细胞以及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组成,排除C。动脉瘤性骨囊肿X线表现为囊性透射区,大多呈蜂窝状或肥皂泡样改变,肉眼可见多数大小不等的囊腔,呈蜂窝状或海绵状,腔内充有血液,在出血灶附近有多核巨细胞,此题选D。
过关点睛:动脉瘤性骨囊肿X线表现为囊性透射区,大多呈蜂窝状或肥皂泡样改变。局部穿刺不仅可以吸出血样液体,而且内压力常很高。囊壁呈宽带状,表面细胞丰富,含较多破骨细胞型巨细胞和组织细胞,后者常吞噬含铁血黄素,其下为细胞较少的纤维组织和骨样组织或骨小梁,囊壁间常充满红细胞。
12.患者男,50岁。左腮腺区无痛性肿块数年。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囊腔,细胞排列成假复层,间质中淋巴细胞密集,并形成淋巴滤泡。病理诊断为
A.多形性腺瘤
B.肌上皮瘤
C.基底细胞腺瘤
D.嗜酸性腺瘤
E.腺淋巴瘤
解析:腺淋巴瘤光镜下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两种成分构成,符合题干表现,因此E正确。多形性腺瘤基本结构为腺上皮、肌上皮、黏液、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因此A错误。肌上皮瘤在光镜下呈浆细胞样、梭形或两者混合存在,偶见透明细胞和腺上皮样细胞,因此B错误。基底细胞腺瘤的特点是周边部细胞排列呈栅栏状,与纤维间充质之间有明显的基底膜样物,PAS染色阳性,因此C错误。嗜酸性腺瘤在间充质内可见不等量的淋巴细胞,但不形成滤泡,因此D错误。此题选E。
(13~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肿瘤中有软骨样组织
B.肿瘤中有牙乳头样组织
C.肿瘤中有筛孔样结构
D.肿瘤中有牙体组织
E.肿瘤由黏液样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组成
13.腺样囊性癌
14.黏液表皮样癌
15.多形性腺瘤
解析:①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有两种,即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瘤细胞有多种排列方式,筛状结构是此瘤的典型图像,与藕的横断面相似。故13题选C。②黏液表皮样癌:由黏液样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组成。故14题选E。③多形性腺瘤:镜下见有腺上皮、肌上皮、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故15题选A。
过关点睛:腺样囊性癌典型结构是筛状型。黏液表皮样癌则由三种细胞组成——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多形性腺瘤有多种结构成分,如腺管样结构、肌上皮结构、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
(16~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腺淋巴瘤
B.多形性腺瘤
C.基底细胞腺瘤
D.腺样囊性癌
E.腺泡细胞癌
16,黏液软骨样结构见于
17.细胞内含嗜酸性颗粒的肿瘤见于
18.筛状结构常见于
解析:多形性腺瘤镜下见有腺上皮、肌上皮、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以16题选B。嗜酸细胞主要见于WArthin瘤、嗜酸细胞瘤、腺样囊性癌、嗜酸细胞癌、嗜酸细胞囊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中的嗜酸细胞变异型,所以17题选D。腺样囊性癌由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排列成管状、筛状和实性巢等不同的形态结构。筛状结构为此瘤最典型和最常见的结构,所以18题选D。
本考点内容是口腔组织病理学的重要内容,需要重点掌握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及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在唾液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也是常考考点,故也需掌握。对慢性唾液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造影变化以及舍格林综合征了解即可。
1.以下囊肿中不属于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的是
A.含牙囊肿
B.成人龈囊肿
C.萌出囊肿
D.腺牙源性囊肿
E.根尖周囊肿
解析:发育性牙源性囊肿包括婴儿龈囊肿,含牙囊肿,成人龈囊肿,萌出囊肿,腺牙源性囊肿,发育性根侧囊肿。此题选E。
过关点睛:根尖周囊肿是炎症性囊肿。
2.发生于颈中线的囊肿,可随吞咽活动,最应该考虑为
A.鳃裂囊肿
B.甲状舌管囊肿
C.皮样囊肿
D.表皮样囊肿
E.畸胎样囊肿
解析:鳃裂囊肿鳃裂囊肿通常以下颌角和舌骨为标志分类。发生于下颌角以上及腮腺区者,多源于第一鳃裂;位于下颌角与舌骨之间颈上部者为第二鳃裂来源;而位于颈中下部或锁骨附近者,则为第三、第四鳃裂起源,排除A。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好发于颌面部,口底为口内最为常见,其次是舌,排除C、D。畸胎样囊肿最常位于舌体部,其次是口底,颈部少见,排除E。甲状舌管囊肿位于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处,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能随吞咽上下活动,此题选B。
过关点晴:甲状舌管囊肿位于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外,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能随吞咽上下活动。
3.多数情况下,无上皮衬里的囊肿是
A.牙源性角化囊肿
B.甲状舌管囊肿
C.含牙囊肿
D.鳃裂囊肿
E.黏液囊肿
解析:黏液囊肿可分为外渗性黏液囊肿及潴留性黏液囊肿:①外渗性黏液囊肿,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病理特点表现为无上皮衬里,外渗性黏液囊肿是由创伤引起的;②潴留性黏液囊肿,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阻塞,故选E。
过关点睛:记忆无上皮衬里的囊肿有外渗性黏液囊肿。舌下囊肿大多为外渗性囊肿,因此也无上皮衬里。
4.残余上皮可发生囊肿或鳃瘘的结构是
A.咽囊
B.原腭
C.嗅窝
D.颈囊
E.奇结节
解析:颈窦若未完全闭锁消失,出生后若干年其上皮分化为黏液性腺上皮,分泌物聚集并使窦腔扩大成为囊肿,即颈囊。颈囊多位于下颌角下方和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如颈囊开放于体表或与咽相通,即为颈瘘,黏液可从瘘管排出。所以可引起囊肿或鳃瘘,所以D正确,其他结构不能形成,所以排除A、B、C、E。因此此题选D。
5.某患者牙拔出后见根尖区附着一团组织,镜下见上皮有细胞间水肿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炎性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其病理诊断为
A.急性根尖周炎
B.根尖周囊肿
C.牙槽脓肿
D.根尖肉芽肿
E.慢性根尖脓肿
解析:根尖周囊肿上皮有细胞间水肿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囊壁内炎症明显,炎性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也混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泡沫状吞噬细胞。囊壁内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晶体沉积而留下裂隙,裂隙周围常伴有多核巨细胞反应。故此题选B。
口腔助理医师每日一练总结11.下列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的是
A.DNA复制
B.DNA转录
C.DNA断裂
D.DNA的甲基化
E.DNA的乙酰化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参与DNA相关生物过程的酶的区分。
DNA连接酶主要参与DNA复制过程,该酶可催化连接冈崎片段。而其他DNA各过程均没有DNA连接酶参与。本题准确答案是A。
12.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A.DNA
B.snRNA
C.mRNA
D.rRNA
E.tRNA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有模板,本题是要区分这3种大分子生物合成的模板。DNA可为DNA复制与转录的模板。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为mRNA。而tRNA和rRNA并不作为模板。tRNA为氨基酸的转运载体;rRNA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存在于核内的snRNA参与内含子剪接。本题的准确答案是C。
13.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环节在
A.DNA生物合成
B.转录的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蛋白质生物合成
E.翻译后加工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理解
解析:基因表达调控可见于从基因激活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各个阶段,包括转录水平(基因激活及转录起始)、转录后加工及运转、翻译及翻译后水平的调控,但以转录水平的基因调控最为重要,在转录中,转录起始又是最关键的调控环节。所以本题准确答案为B。
14.在细胞内传递信号的小分子信使称为
A.神经递质
B.泛素
C.第一信使
D.第二信使
E.低分子量G蛋白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理解
解析:细胞外的属蛋白质性质的信号分子,通常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介导跨膜信号转导,使信号得以在细胞内转导。构成这一网络系统的基础是一些蛋白质信号转导分子和小分子第二信使。小分子第二信使的特点为:①在完整细胞中,该分子的浓度或分布在细胞外信号的作用下发生迅速改变;②该分子类似物可模拟细胞外信号的作用;③阻断该分子的变化可阻断细胞对外源信号的反应;④作为别位效应剂在细胞内有特定的靶蛋白分子。而第一信使常指存在于细胞外的蛋白质信号分子和其他的水溶性信号分子。神经递质也属于第一信使的信号分子。低分子量G蛋白也称小G蛋白,其通过释放GDP并结合GTP而活化,并向下游转导信号。本题的准确答案是D。
15.能与血浆游离胆红素结合进行运输的物质主要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载脂蛋白
D.运铁蛋白
E.葡糖醛酸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理解
解析:胆红素主要源于衰老红细胞内血红素的降解。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而运输,此称游离胆红素,具有脂溶性、不能透过肾小球、有毒性、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等特点。游离胆红素可自由通透血窦面的肝细胞膜而被摄取。在肝细胞胞质,胆红素与Y蛋白或Z蛋白(Y蛋白为主)结合并转运至内质网,在此被结合转化成葡糖醛酸胆红素,此称结合胆红素,具有水溶性、能透过肾小球、无毒性、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等特点。在血浆中存在的球蛋白、载脂蛋白和运铁蛋白都不能与胆红素结合。所以本题准确答案是A。
16.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
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B.血中胆素原增加
C.尿中胆红素增加
D.血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增加
E.粪便颜色变浅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考生对胆红素代谢的理解程度及胆红素代谢异常时体液中胆红素及其代谢物的变化。胆红素主要源于衰老红细胞内血红素的降解。在肝细胞胆红素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水溶性的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后者由肝主动分泌,经胆管排入小肠。溶血性黄疸时,产生过量的血红素,使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浓度增加。在溶血性黄疸早期,肝功能正常时,仍能进行正常胆红素代谢,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代谢,粪便颜色并不变浅。而且结合胆红素不反流入血,所以血中结合胆红素也不增高。本题准确答案是D。
百信医考通ID:baixinyikaotong
关于百信医考通
baixinyikaotong
百信医考通依托旗下的数十家连锁机构(百信连锁口腔),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经过10年积淀,已成为目前国内较专业的医学考试考前辅导机构。
独家研发了百信医考通考试辅导系统,独创"圈、讲、练、评"相结合,擅长以60%的考点去押90%的考题,让学员缩短复习时间,提高通过率。
百信医考通联合各医学院校,校企联合,可面向全国提供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口腔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西药师、执业中药师、中医确有专长、内科主治医师、口腔主治医师、护师等医学考试考前培训及辅导。
——联系方式
--
1
——更多资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