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途径,
但是,很多人看着体检报告的一堆数字、字母,
犹如雾里看花!
那么,体检报告应该怎么看?
哪些“异常”是“伪异常”,
哪些“异常”又需要注意呢?
本期看点↓↓↓
体检报告大剖析
教你看懂报告
对策
体检年年做?正确解读看这里!
教你看懂报告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会用上下箭头来提示指标是否高于或低于平均值。
1、白细胞
↓偏低:说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感染病菌。
↑偏高:说明身体可能有炎症,如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等,如果白细胞高得太多,则有可能跟血液病有关,医院血液科做进一步检查。
低于正常值,一般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
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
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红细胞
↓偏低:可能会贫血,典型的表现为上楼气喘吁吁,脸色蜡黄。
↑偏高:会使得血液黏度增大,引起血液流通不畅。
3、血小板
↓偏低:血小板减少或会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或疾病。
↑偏高:血小板增多或会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
如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参考值,则是贫血的表现;血小板数值偏差很大,可能会引发心梗等疾病。
血糖
血液中的糖分就是血糖。它偏高和偏低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低血糖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高血糖一般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受损引起,血糖偏高可能诱发糖尿病。但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仅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准确了解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总体水平,还需要做以下两项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
胆固醇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往往反映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因此要引起重视。而对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医生常常用好坏胆固醇来区分它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
1、总胆固醇
↓偏低:或会存在甲亢;严重肝脏疾病;贫血、营养不良等。
↑偏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各种高脂血症、胆汁淤积性黄疸、甲减、类脂性肾病、糖尿病等;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它的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心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但这个指标不是越低越好,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或得了慢性贫血等疾病。
↓偏低:无β-脂蛋白血症、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等。
↑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肾病综合征、肥胖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可以减少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如果指标偏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偏低: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应用雄激素等。
↑偏高: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甘油三酯
↓偏低:低β-脂蛋白血症或无低β-脂蛋白血症;严重肝病、吸收不良、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偏高:冠心病;原发性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等。
窦性心律
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窦房结,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当你的体检报告上出现窦性心律时,那是正常的,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哦。
窦性心律不齐属于轻度异常状态,成年人如果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可能是劳累、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精神压力比较大引起的。因此,总体来讲,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应该是一个比较轻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尿酸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经肾脏排出。尿酸高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尿酸长期增高可致痛风及泌尿系统结石和肾功损害。管理尿酸要禁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更要远离动物内脏、海鲜、蘑菇、豆子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尿酸特别高的要配合药物治疗。
转氨酶
转氨酶分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最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